微 信 扫 一 扫
揭阳古城:彰显独特历史魅力
发布时间: 2024-03-19 来源: 作者:

充满历史记忆的禁城石墙。郑楚藩 摄


  揭阳,被誉为“岭南水城”“海滨邹鲁”,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古城。从古及今,勤劳善良的先民经过一代一代的持续努力,建成了这座远近闻名的粤东古邑,彰显了传统文化的伟力和文明的光辉,在漫长的历史时空中,实现了多次美丽的蜕变。


  榕城,长期以来作为揭阳的政治文化中心,承载着无数古城蜕变的历史记忆。在这片被称为“水上葫芦”的土地上,几乎随处可见充满厚重历史气息和深厚文化内涵的古建筑,古城墙、学宫、城隍庙、双峰寺、进贤门城楼等等,“葫芦”里的无数宝藏无处不体现着榕城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无数次流连于揭阳古城县署、学宫、城隍庙以及吊桥、进贤门城楼,每每为之感到震撼。


  原揭阳县署,即旧时代揭阳县治所在。揭阳县于1138年复置,1140年县令孙乙于京岗创设县治,后移至榕城建县衙办公。近日再度游览县署,着重领略了建于元代的禁城。禁城遗址保护得很好,从城墙的东端入口移步缓行,一步一景,不知不觉间耗时竟近2小时,古老的城墙,茂盛的榕树,无一不显现着历史的印记。最为令人难忘的是禁城东端古城墙转弯处竖立的三块大石碑,标识着这里曾是普通人无法接近的“禁城”。禁城早已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妥善保护。


  据揭阳县志记载,揭阳禁城为1353年开始修建的县城内城,全部用条石垒筑、贝灰合缝,且有护城河环绕,历时四年方成,称其为“金城”。内城长300丈,把整个县衙围起来。明朝年间,又扩修内城墙,增100丈。内城墙长400丈,高1.5丈,基厚1.4丈,大都为石砌,小部分为贝灰夯实,十分坚固,因“固若金汤”而取“金城”之名。至此,揭阳县城便有内、外两重城墙,城中有城,实属罕见。金城入口为仪门,面对宣化街(即衙前)。进入仪门,中为官署,官署分三进:前为金声厅,接待宾客;中为正堂,审理政务;后为二堂,再后为内衙,可休息住宿。官署两边,有许多配套,如:谯楼,专司更鼓;申明亭,表示为民辩冤;旌善亭,表彰清官廉吏。有戒石亭,告诫为官须秉公执法,不可徇私作弊,亭内一石,刻有16个字:“尔奉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虏,上天难欺。”迎宾馆、牧爱堂、德威堂、东斋、架阁库(贮藏县中文物、珍宝等),最后是后廨。揭阳县自南宋复置后,只建衙、街巷,没建城墙。蒙古人达不歹在特殊时期修筑内外城墙,外城墙为土夯实,内城为石砌围墙,完善县署功能和防务。郑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