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兴·揭阳|享誉海内外的揭籍画家罗铭
发布时间: 2024-03-25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他从艺70载,有着一颗赤子丹心。他叫罗铭,是新中国画坛推陈出新的一位重要实践家,在美术创作上坚持以奋进践初心、以实干显担当,其成功的学习创作经验,为中国画改革创新明确了方向、奠定了基础,对中国画新风格的发展影响深远。


  海内外求艺,艺成被誉为“中国创新派”


  罗铭(1912~1998),字西甫,别号西父,普宁人。中学毕业后入上海昌明艺术专科学校,师承王一亭、黄宾虹、贺天健、潘天寿、王个簃、诸闻韵等名师,1931年毕业后,任教普宁师范。罗铭曾求学多处,随着对中西画创作理念和方法的了解加深,令他对艺术有新的见解,他利用西画的写实功底去拓展中国画的诗意空间。


  为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罗铭于1947年至1952年,开始游历东南亚,侨居马来西亚槟城,并绘画大量反映东南亚居民风情的写生作品。这段时间,他到东南亚、泰国、新加坡等国及港台地区旅游并举办画展,影响甚大。


  徐悲鸿评价他的作品:“笔歌墨舞,尽情挥写自然佳妙,”充分肯定罗铭兼融中西绘画创新国画的写生笔墨。其被誉为“中国创新派”,享誉东南亚。


  开创山水画新风,肩负改革中国画的使命


  1952年,罗铭应时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徐悲鸿之邀,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毅然归国,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为莘莘学子答疑解惑的罗铭还肩负着改革中国画的使命,他带领美院未来人才走出一片新天地的想法非常急迫。


  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期间,罗铭和李可染、张仃开创了中国画创新的先河。1954年,在北京展出的“李可染、张仃、罗铭水墨写生画展览”,给中国美术界产生极其强烈的反响,同时也促进美术院校山水画教学的改革,全国各美术院校都相继把实地写生列入山水画教程。罗铭等艺术家实地写生的创作方式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一代新风,吴冠中称:“这个规模不大的画展,却是中国山水画发展中的里程碑。”


  17次登华山写生,得“罗华山”“罗雀”等美誉


  为支援大西北美术教育事业,罗铭于1957年7月调任西安美术学院,致力于中国画的传承创新。在西安美术学院,罗铭历任副教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后兼任陕西省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山不让尘,川不辞盈,为总结、归纳华山皴法的特点,罗铭曾经17次登华山写生,通过仔细观察华山的四季更迭、朝夕变换中石质纹理的变化,分析最能表现其形神的笔墨技法,他笔下的华山呈现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令观者犹如身临其境,世人称之为“罗华山”。


  罗铭的花鸟画也独具匠心,笔下的麻雀意趣盎然,笔墨脱胎于海派的吴昌硕,形态来自于写生和细致的观察,一画之中甚至可见数十乃至上百栩栩如生的麻雀,素有“罗雀”之美誉。


  “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他一生奋斗在中国画传承创新的前线,为广大美术家艺术创作的推陈出新提供了宝贵经验。


  罗铭先后著有《罗铭先生国画集》《罗铭纪游画集》《罗铭访闽粤侨乡写生画集》《罗铭画集》。文化名人郭沫若、何香凝、徐悲鸿、王个簃等分别为其作序、题签、题词。


  《华山雄姿》罗 铭 作


  文字:黄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