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什么是小儿腹股沟疝,如何治疗?
发布时间: 2024-03-27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记者 陈燕玲通讯员 卢剑辉 袁鸿辉

       小儿腹股沟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是幼儿先天性发育异常,因腹膜鞘状突未闭,当存在压力差时,腹腔的内容物经未闭的鞘状突突出于腹股沟区域或阴囊即形成了小儿腹股沟疝。


  腹股沟疝分为腹股沟斜疝和直疝,对于小儿来讲,斜疝较为常见,直疝常见于老年人。80%的患儿在出生后2~3个月时出现,也有推迟到1~2岁才发生。小儿腹股沟疝一般发生率为1%~4%,小于36周的早产儿发生率则更高,约15~25%,且可能发生于两侧,男孩发病率是女孩的3~10倍。


  揭阳市中医院普外科医生表示,依照医学的基本观点,原则上,只要诊断明确的年龄大于1岁的腹股沟疝患儿均应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对于小儿腹股沟疝,医生还进行科普。


  市中医院普外科医生团队在为腹股沟疝患儿进行手术治疗。通讯员 摄


  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症状


       医生介绍,小儿腹股沟疝的典型症状是患儿一侧腹股沟区出现一个圆形有弹性的可复性肿块,站立或负重时出现,平卧休息或用手推送,肿块可回纳腹腔。肿块质软,可达阴囊或大阴唇。体检时可发现腹股沟管外环口增大,咳嗽时有冲击感。


  可复性疝气  通常在小孩哭闹、剧烈运动、大便干结、站立、腹部用力时,腹股沟处肿物出现或增大,有时会延伸至阴囊或阴唇部位;在平躺、腹压减低或用手按压时肿块变软或还纳腹腔,还纳过程中常可听到气过水声,还纳后可扪及该侧,会发现外环口扩大、精索增粗,患儿咳嗽或腹部用力时手指触摸皮下环内有冲击感,手指压迫内环口,肿物不再出现,手指离开皮下环时肿物又复出现,这种情况称为可复性疝气。一般疝内容物降下时并无症状,年长儿可能有下坠感。


  除了可以看到或者摸到的肿块外,有些小孩会有便秘、食欲不振、吐奶等现象,也有可能会变得容易哭、不安等。


  嵌顿疝  一旦疝块发生嵌顿(疝气包块无法回纳腹腔),就会出现腹痛加剧、哭闹不止,继而出现呕吐、腹胀、排便不畅等肠梗阻症状,在腹股沟或阴囊内可见椭圆形肿物,质地硬,触痛明显;嵌顿时间久者皮肤可见红肿,若长时间肠管不能回纳则有可能出现肠管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小儿腹股沟疝的危害


       医生提醒,小儿腹股沟疝可发生嵌顿,嵌顿性腹股沟疝的表现为腹股沟或阴囊(大阴唇)肿块突然增大,紧张发硬,并伴有明显疼痛,推之不能还纳腹腔。如嵌顿的内容物为肠管,可出现机械性肠梗阻征象。在男性儿童,嵌顿疝对精索血供有影响,严重者,可引起同侧睾丸的坏死。在女性儿童,反复发作的以卵巢和输卵管为疝内容物的腹股沟疝,可引起成年后附件的粘连。


  小儿腹股沟疝的治疗


       随访研究发现,1岁之内的婴儿,腹股沟疝有自愈可能。1岁后,自愈机率明显下降。故年龄1岁,诊断明确的腹股沟疝患儿应行手术治疗。若年龄小于或等于1岁,但反复嵌顿的腹股沟疝患儿,仍可考虑手术治疗。


  “市中医院普外科配置有直径5毫米的小儿腹腔镜,能开展单孔5毫米的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全程约5分钟,无出血,比传统手术更加微创、美观,恢复更快。”医生提醒,婴幼儿如患有小儿腹股沟疝,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治疗。


  揭阳市中医院普外科简介


  揭阳市中医院普外科是该院外科下属科室。


  外科是中医院的重点科室之一,是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的综合性术科,以肛肠科为龙头,带动整个外科业务的发展,以“大外科,强专科”的理念为指导,专科建设突飞猛进,业务水平快速提高,团队建设不断壮大,服务理念日趋先进。医院重视外科的发展,加大设备投入,购进德国进口超高清腹腔镜、电子结肠镜、强生超声刀、能量平台、高频电刀等设备,大大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常年定期聘请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中山大学附属汕头医院等省内外知名专家到外科进行学术指导和指导手术。依托中医院的中医药基础,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形成了许多中西医结合的特色治疗,自制热奄包、四黄水蜜膏、芒硝散、痔科消炎止痛膏、痔科熏洗剂、润通合剂等应用于临床和术后病人的康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药内服、外洗、针灸、艾灸等中医治疗手段,使病人更快地恢复。


  外科下设肛肠科、普外科、泌尿科、消化道肿瘤科。


  其中,普外能开展常见疾病如腹股沟斜疝、乳腺肿瘤、甲状腺瘤、胆石症、急性阑尾炎、消化道穿孔、肠梗阻等的治疗。目前,普外科开展的手术基本都是在腹腔镜下进行,病人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