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守护“少年的你”,向校园欺凌说“不”
发布时间: 2024-03-28 来源: 南方网 作者: 陈长

  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印发专门通知强调,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联系公安、消防救援等相关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周广泛开展校园暴力和学生欺凌防治、心理健康、消防安全、交通安全、急救培训和应急疏散演练专题教育。


  中小学安全工作是教育的头等大事,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近年来,校园霸凌者低龄化趋势日益明显,校园霸凌行为恶性程度越来越高,不断挑战社会认知的底线。3月10日河北邯郸的3名初中生以极其残忍的手段杀害同学的案件还没有结束,3月18日“河北临漳三名初中生在麦田内群殴一同学致骨折”的视频在网络流传,霸凌问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引发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热议。本该在学海中挥洒青春汗水的少年们,为何会变得如此暴戾、冷漠和肆无忌惮?谁来遏制未成年施暴者骨子里的恶?这敲响了一记沉重的警钟,更是一个深刻的社会课题。


  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而有的人却要用一生治愈童年。学会与人交往是青少年阶段重要的课题,在校园霸凌中,有揪头发、拳打脚踢、扇耳光、罚跪等暴力行为,乃至蓄意杀人的可怖行径。这些不仅会给受害者造成严重身体伤害,甚至还可能给他们带来伴随一生的心理阴影。研究表明,被霸凌者会产生焦虑、抑郁、低自尊、无助、绝望等心理,严重的导致自杀行为风险增高,有的受害者则会发展出以暴制暴的极端暴力行为。校园欺凌已经越过安全底线,不能轻视纵容,而必须动真格予以处置。


  预防是最好的保护。合力遏制校园欺凌,除了事后对施暴者严惩不贷之外,事前预防也显得尤为紧迫。学校对校园霸凌具有最直接的管理责任,防患于未然还得从把好第一道关口入手。一方面,要摒弃“息事宁人”“家丑不外扬”的思维,将治理校园欺凌纳入学校年度考核和学生管理内容,对具有暴力倾向的“刺头”学生敢于亮剑,及时发现和处理霸凌行为,让“隐秘的角落”不再隐秘。另一方面,要强化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友善待人,不做残忍的欺凌者、冷酷的旁观者和沉默的受害者,让所有学生都能被温柔以待。


  家庭是未成年人的港湾,关怀必不可少。相关数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2.4亿学生遭受校园霸凌,这组数据中有30%的学生在被霸凌的过程中不会抵抗,事后也不会向他人寻求帮助。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建立深厚的信任关系,关注孩子身上出现伤痕、上学时情绪变化等异常行为,从而及时采取措施,预防事态进一步发展。同时,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鼓励孩子参与各类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社交能力,教会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如遇到霸凌时如何寻求帮助、如何避免危险等,绝不能让孩子因害怕、恐惧而默默忍受。


  守护“少年的你”,任何人都不是旁观者。每个人都应该坚决对校园欺凌说“不”,让和谐、平安、友爱的气息充满校园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个生命都在这里得到尊重和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