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是不够努力吗?我们应该重新看待二本学生群体
发布时间: 2024-04-25 来源: 红网 作者: 赵金月

  4月23日,一条#考上二本院校是不够努力吗#的词条冲上微博热搜,引起热议。在这条词条下面,无数大学生们讲述着“学历”所带来的困境,在一个近乎唯学历论的年代,一纸毕业证书成为了大学生们进入社会的第一张通行证,而“是否努力”似乎极端地成为了评价“学历高低”的最重要标准。但事物往往具有多样性,我们又应当如何客观看待“努力”与“学历”之间关系呢。


  用“学历”两字来主观评判和断定一个学生的努力程度,这其实也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而这种偏见其实是非常难以打破的。当社会与大众的目光都聚集到处于学历前端的这部分学生群体中时,二本学生被看到的可能性就更小了,所以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对“二本学生”的讨论其实是较少,甚至是近乎沉默的。这种沉默也进一步加重了学生考上二本是不够努力的偏见,从而进入一轮又一轮的恶性循环。


  那么“努力”和“学历”一定是百分百挂钩吗?其实从对话题的讨论上来看,大部分人都非常清楚地知道,一个人的学历高低与其所处地区的教育水平、家庭条件、个人天生的学习能力等都有着分不开的影响。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近几年来人们对于学历的看法其实是更开放和多元的,但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并没有因此降低。也就是说,尽管人们主观上对于学历的包容度更高了,但实际上社会上的学历内卷、招聘时学历门槛却水涨船高,且难以控制。这也就无形中带来了一种意识与实际上的割裂,也是很多二本学生,也可以说是所有大学生面临的一种现实与思想困境,当我们的个体力量无法抵御外在的各种威压时,单单思想觉醒是远远不够的,外在的偏见才是最需要去打破的。


  #考上二本院校是不够努力吗#这一话题引发的广泛讨论,其实也意味着长久以来对二本学生这一群体的沉默已经逐渐被打破了,正如《我的二本学生》作者黄登曾谈到:“在很长时间里被公众和媒体忽视的二本学生群体,他们的校园、职场经历和整体生存状况,终于得以被看见。”黄登在筹备写《我的二本学生》时,到二本学生的家里进行家访,五年间她走访了20多个学生家,也一点点打破了此前许多误解和偏见。许多二本学生,同样是费尽全力才能考到这样的大学,而他们的父母也是倾尽全家的托举,才把他们送进了大学课堂。当越来越多的二本学生进入公众视野,去了解他们的难处与不得已,“不努力”三个字也就不再是框定他们的唯一笼子。


  今年3月20日,中国日报双语新闻发布了一部有关云南大理的一个小县城高考的微纪录片,在这条七分多钟的纪录片以清华大学支教老师的视角,讲述了自己对于这群大山里的孩子“不想走出大山”从疑惑到理解的过程。纪录片中的一句“当大家在争论abandon和aback谁是第一的时候,我的学生只知道apple”,让我们看到了偏远地区的学生所面临的教育困境,在这所高中里他们和全国绝大多数的高中生一样,每天都在高速运转,似乎一停止就会让原本就落后一节的自己,前行得更加吃力。是他们还不够努力吗?或许他们是真的不够幸运。根据这所高中每年的高考数据,很多学生也确实在高中毕业后就进入一所普通的二本学校,这或许不是一个最好的结果,但也是绝大部分学生努力之后的结果。


  当然我们也应该客观看待“努力”,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在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并顺利进入大学的学生,他们取得的成就与努力付出一定是成正比的,日复一日的学习和积累才能在高考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厮杀出来,换取一张让自己满意的录取通知书。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一群同样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只能进入二本院校的学生们,客观看待他们的学历,撕破在学历上的“努力决定一切”的思想局限,打破对二本学生的沉默,重新看见这一群体。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8/68/13762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