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春节社交恐惧症”是一种情感焦虑
发布时间: 2020-01-23 来源: 东方网 作者: 汪昌莲

  春节将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句“回家过年”,牵动着亿万中国人最温馨的情愫。然而近年来,一些年轻人却出现“怕回家过年”的心态。怕被催婚、怕被和别人比较、怕春节送礼不堪重负……各种有形无形的“怕”步步紧逼,令“春节社交恐惧症”随节日到来而升温。(1月22日《光明日报》)


  春节将至,诸如春运压力、过年开支、盘问收入、酒局鏖战、父母逼婚,等等。这些问题,成为子女“恐归”的借口,也成为人们同情和理解“恐归族”的理由。一些年轻人不愿回家过年,害怕自己的经济能力承受不了五花八门的“礼数”;即便是回家过年,又对至爱亲朋的关心和问候,表现出了异常的反感。特别是当有人问起“什么时候结婚”时,像是被“毒舌”咬了一口,感觉很狼狈很受伤。以至于,许多年轻人患上了“春节社交恐惧症”。


  每逢佳节倍思亲。亲人团聚,其乐融融,自然有聊不完的话题。特别是那些空巢老人,对在外工作的子女们的牵挂,此刻均化成了不厌其烦的问长问短。事实上,“谈朋友了吗?”“什么时候结婚啊?”“去年赚了多少钱?”这些最常见的问题,也是父母最关心、最想问、也最想得到满意回答的问题。试想,连子女们的工作、收入、婚姻、学习等基本情况都不闻不问了,那还有什么问题值得父母关心呢?


  不可否认,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大,年轻人在外打拼,会遇到许多不如意的事情,比如工作难找、收入低、成了剩男剩女、结婚了不敢生孩子,等等。也许父母一句问候,触及到了他们的隐痛,但要知道,父母出自对子孙的关爱,没有丝毫的恶意。作为子女,要么坦然面对,坦诚相告,以此得到父母的理解、抚慰和支持;要么向父母编织一个善意的谎言,称自己一切都好,让父母安心。相反,如果父母对子孙在外打拼的情况漠不关心,闭口不问,那才是真正的情感隔膜。


  可见,一些年轻人患上“春节社交恐惧症”,实际上是一种情感焦虑;或者说,是在用一种消极的方式,掩饰自己对亲人的愧疚。因此,对于年轻人在春节流露出来的这种焦虑,人们应给予理解而不是指责,就当他们是在给自己减压吧。至于现代年轻人,与其逃避现实困境,不如主动与父母沟通,认真聆听老人的倾诉、甚至唠叨,耐心感受老人不厌其烦的关心,以此融合代际隔膜,营造敬老爱老的孝文化,延续难得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