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游捺山 望苍茫
发布时间: 2020-02-03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王 晓

  捺山位于距扬州城三十公里左右的月塘镇境内。以捺名山不多,这山有久远的传说。当年愚公移山的精神感动了玉帝,玉帝让大力士夸娥雁帮助愚公。夸娥雁忙着搬大山,儿子就用畚箕挑小山。剩最后一担,夸娥雁的儿子十分得意,挑着担子跑起来,扁担咔嚓断了,捺下的叫捺山,塌下的叫塔山。美丽神秘的民间传说心传口授,没有可考据的文献记载,月塘有捺山有塔山倒是真的,似有几分可信。

  一亿三千万年前,捺山这里是濒临大海的原始森林。二千二百万年前,这里曾经是火山口。捺山就是火山喷发后的地质遗迹。类似的地貌,我在相隔不远六合境内的方山也看到过,两处相互印证,数万年前这方地域火光耀天、岩浆四溅是真的了。如今人们在这片土地上和谐安逸地劳作生息,沧海桑田这个充满时空巨变的词竟和我们如此亲密。面对捺山,时间的无涯,洪荒的尽头,都不是虚幻。

  江苏境内平原占比位列全国之首。平原之地,存火山遗迹,少而奇。捺山虽然只有海拔146米,却是苏中第二高峰。建地质公园有基础。冬季,有朋自远方来,一同游览捺山。天公作美,暖阳灿烂,已入冬季,恍惚满枝春意,北方朋友感叹还是你们南边暖和。景区前迎客的雕塑,一块不规则中空“巨石”,内金外黑,形似火山喷发。景区的大门很有特色,仿青石做成高高山峰样,竖写“捺山”二字,未登山有辽阔意。

  坐上景区的敞篷游览车,顺着山势盘旋上升。两边竹林青翠,新竹丛丛,竹子身上的白粉还在,学着高耸入云。想起铁凝的文章《竹子上学》:南方的竹子长得快,小孩子放学回家将书包挂在新冒的竹笋上写作业,写好作业,书包够不着了,竹子长高,背着书包上学去了。这里成了景区,过去野生的竹子也管护起来,春天无人乱挖笋,新竹多壮。看着欢腾的竹海,想到铁凝上学的竹子,忍不住讲给同行的人听,欢笑声中,大家又多看了两眼这些上进的竹子。做一枝竹子尚且知道努力,这是捺山给我们的第一道启示。

  穿过竹林,像换了个季节,满眼苍黄。数千万年前的火山口,并不雄伟壮观,像是丘陵上一个略大的起伏,龟栖静养。此地的山体多砂石矿土,少嶙峋巨石。山上无古树奇木,多杂生草本。经霜凋零,满目萧瑟。地上落的都是各种各样的叶子,枝头顽强飘摇的几片,红或绿更显深沉沧桑。

  看涂抹在捺山的阳光,领悟光阴的魔力,讲个笑话的功夫,太阳往西移了一大截,热度明显减弱。橘红的阳光笼着起伏的山势,温厚、安宁。夕阳西下,最易思人。知晓捺山固化了数千万上亿年的时光,人在山中,陡生渺小脆弱感。

  捺山目前可以游览的景点有大石柱、白龙潭、天籁谷、雨花石溪以及飞来石等。没有先后次序,景区的路循环相通,可以自由行走。导游给我们安排的路径,去石柱林要经过一系列铺垫,像主角出场前的暖场。

  人造瀑布是其一。捺山与名山大川不可比。著名风景区或人文或历史,附丽高厚,捺山只携带采石之后裸露的石柱林素颜出场,如英雄的伤疤,又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全唐。这样的山顶足够仰望,有水流飞溅直下,曲折回旋,流过吊桥,奔向山脚。山虽不够高峻,欢腾的水竟也激荡,与我在皖南地区天堂寨、琅琊山所见自然飞瀑几无二样。

  过了飞瀑,是已经建成的捺山地质博物馆。馆的外形和装饰都有特色。山林间一块稍显平坦的地势,一本半卷半放的大“书”,这就是地质博物馆。装修投用后,捺山地质演变的历史将在这里以标本、实物、图片,还有声光电等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得以还原。更具匠心的是,整本“书”都是用山上零碎的石块作外墙装饰,间隔草皮,以后屋顶还要栽花草树木。这真是一本神奇的大“书”。地质博物馆建成投用后,将成为本地人了解脚下土地来龙去脉的媒介,也是外地人了解自然伟大神奇的窗口。

  走到一处凸出的山体,导游不无遗憾地告诉大家,此处就是象形景观火山岩“狮子头”。原有逼真形象的狮子临空腾跃,因今年雨水太大,狮子头被冲刷滚落。好在我们看过未滚落时的样子,酷似一只翘首顾盼的狮王。陪友人来见到的是“无头狮”,狮身庞大,猛狮下山的情状犹在,恍惚还能听到狮吼,如西方断臂维纳斯,属缺憾美。有头傲视群雄,无头不失勇猛,这样的气度,捺山有!

  “狮子头”前面就是捺山灵魂石柱林了。石柱林顾名思义石柱成林。数百万年前,地壳运动,喷发的炽热岩浆还来不及溢流,汹涌的江水海潮扑击,岩浆沿着地壳裂缝侵入沉积岩中,迅速冷却,降温的过程中结晶成有序的玄武岩六方柱。 地质学的解释太专业。我们所见,迎面的山体是剖开的,过去砂石开采的痕迹,一根根六边形立柱整齐排列,差不多的高度,差不多的形状,秩序井然,整装待发。稍微转个角度,在山的另一侧,石柱横生,像捆好的一捆铅笔,人称“捆石坡”,无从知道这些伸进山体的石柱到底有多长。火山活动反复进行,岩浆多次涌动侵入,已冷凝成形的玄武岩柱受挤压,呈垂直状、斜插状和平卧状。竖生如林,横生如菊,杂生如画。还有凌空的石柱,流而不缀;散落的石球,气孔密布。这些都是数千万年前火山爆发的杰作,时间定格,天荒地老。

  今天,我们登临捺山,仰视历经海枯石烂的石柱林,聆听江涛海潮,想象历史变迁,感受亘古永恒,自己缩成一粒沙。


(编辑:孙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