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琚 揭阳姓氏概略之643 琚:由璩自造简化而来
发布时间: 2020-02-06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阿 龙

  


  汉·琚(玻璃光)。 综 图


  人们比喻友好往来,互赠礼品时,会用上成语“投桃报李”。桃、李应是等价物品的互赠。如果先赠者送的是小物品,应赠者反馈的是更贵重的东西,人们会用上“投木报琼”一词,但这个词似乎显得生僻,用得通俗一点的反倒是它的源头——《诗经·国风·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人家送我木瓜,我就要用美玉来馈赠,因为“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今天其实不是说诗来的,关键字是“琚”,这个在《诗经》里就出现的字,字义只有一个:古人佩带的玉。如果觉得这样的解释过于泛泛,古人还有更详细的注解:“如圭而正方,在珩璜之中。”珩,是佩玉上面的横玉,形状像磬;璜,则是半璧形的玉。这下您如果拿个“惠”字来作比拟的话,中间一竖是串玉的带,串上了3块玉,上面一横是珩,下面的结构横、点、心好比是璜,剩下中间的那个日字就是琚。


  琚,在所有的典籍之中,除了“玉佩”一解之外,没有他义,更不用说姓氏了。北宋编著的《百家姓》没有它,南宋王应麟编的《姓氏急就篇》也没有它,明代凌迪知编撰的《万姓统谱》和夏树芳编撰的《奇姓通》依然没有它。然而到了2008年学者贾学平编撰的《新编千家姓》中,在单姓按音序排列的J序列里头31个读为ju的行列里,忽然出现了琚姓。


  琚(jū,潮音ge1(居)姓,在全国约有人口55万,在各姓中排第394位,占全国人口的0.04%.琚姓在揭阳只有2人(2011),在各姓中排第566位,占揭阳人口的0.000035%.琚姓是怎么来的,并且居然有这么多的人口且位列全国500之内?


  分析起来,这个姓来得有点叫人啼笑皆非,是生造简化字转来的,姓源是璩。


  1956年,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将“劇”“據”简化为“剧”、“据”,这两个字是编在第一表“不作简化偏旁用的简化字”里的,但好多人据此却以为零部件“豦”可简化为“居”,便自作主张将同样有零部件的“璩”字简化为“琚”。其实,《汉字简化方案》有3表,第一表标明为“不作简化偏旁”,就是切切不可以“以此类推”。而第二表为“可作简化偏旁的简化字”,才可以类推同偏旁的字,第三表则为“应用第二表所列简化字和简化偏旁得出来的简化字”,即是将第二表可简化偏旁的简化字罗列了出来。解读这3个表,其用意十分明确,不可类推和可类推的界限十分明晰,即便是第二表可类推,第三表也给出了相应的字,但有一些没有给出来的字,照样不应类推。今天我们电脑输入一些可以类偏旁简化的偏僻字,打出来的却不是简化的偏旁,道理就在这些字没被列到第三表里头,照样不能类偏旁简化。


  回到上面的“璩”字,专家们当年没有列到简化字里头,就是考虑到类偏旁简化出的字会造成字义和读音的紊乱,因为早在春秋时期的《诗经》里头,“琚”就有了,读音也不与“璩”相同。“璩”的本义是像环的玉器,而“琚”却是方形的玉器,将两字并为一字,就会令字义字音错乱。所以,专家只将“劇”、“據”两字简化,而保留了璩、遽、蘧、籧等零部件同为“豦”的字,道理就在这里。


  但好多人在没有正确理解的情况下,就把璩姓自行简写为琚姓了,于是,就出现了琚姓。


  因从璩姓而来,琚姓人自己就还把姓读为qú。但所有的文字、文学、历史典籍,“琚”就只有jū一个读音,自己弄错了却还要硬给字典改音或增加新的读音,似乎就不太合理了。网载,福建厦门有个山东籍小伙子琚峰,就嫌《新华字典》没有给“琚”标个qú的音。其实,解决的办法或许只能这样:要读为qú,就改回老祖宗的璩姓;要继续使用琚,那就得改读为jū,这样,也就不必每次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时候,总要说“我这姓不读jū应读为qú”了。不妨比较一下,陈姓有人依普通话给自己取英文名为Chen,广州人有人则取为Chan,潮汕人有人则取为Dang,因方音不同写了不同的英文姓,但您见到他们非要字典更改一下读音吗?


  今琚姓主要分布于江西、安徽、山西、河南、浙江、山东、江苏、福建、河北和湖南等地,10省琚姓人口约占全国琚姓总人口的81%.因改姓时间距今仅60多年,目前暂时还搜不到琚姓的历史名人。


  揭阳的琚姓居民落居于空港经济区登岗、揭西棉湖两地。


  (编辑:陈悦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