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记者连线我市首批援汉“白衣战士” 听她们谈返揭感受
发布时间: 2020-04-10 来源: 揭阳新闻网 作者: 记者 林宝凤 实习生 王梓煊通讯员 郑能斌

  3月31日晚,我市首批驰援武汉的普宁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黄妙珊、方乔、方洁玫、方瑜、温玉枝5名医疗队员圆满完成支援任务平安返揭,我市以最高礼遇迎接抗疫英雄们回家。目前,5名队员在集中休整地进行为期14天的休整。


  援鄂期间,黄妙珊等5名“白衣战士”被安排到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这是武汉市最大的专科传染病医院,承担着非常繁重的救治任务。据不完全统计,在为武汉“拼命”的60多天时间中,黄妙珊等5名医疗队员分布在3个病区,共护理危重症患者1760人次;为患者上无创呼吸机32例,启用多参数心电监护仪183例,高频氧吸入158例,参与患者抢救19次;为患者行床边心电图检查84例,采集咽拭子235份、肛门拭子83份,采集动静脉血标本214例,实施管道护理64例……这一连串数字,无一不凝聚着5名“白衣战士”的汗水和心血,彰显出她们冲锋在前、舍生忘死的高尚情怀。


  这次的援汉经历给了她们太多的感触,近日,记者分别连线黄妙珊等5名“白衣战士”,请她们谈谈完成使命平安返揭的些许感受。


  黄妙珊:被称为科室“保护神”的“黄妈妈”


  黄妙珊是普宁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她既有多年的临床护理经验,也有多年的护理队伍管理经验。大年初四凌晨,当接到援鄂通知的那一刻,她心里就把自己当成出征第一人选,没有丝毫犹豫。


  对于黄妙珊来说,此次援鄂经历,在她心里就犹如是进行了一趟“生死之旅”,她坦言:“在出发的时候,面对亲人、同事的担忧,总是安慰大家‘没事的’‘很快就回来了’。但实际上,当时的疫情形势非常严峻,通过新闻报道了解到新冠肺炎传染性又是如此凶猛,当时湖北尤其武汉的各种防护物资又极其短缺,所以心里是完全没底的。”


  虽然“心里没底”,但黄妙珊还是义无反顾奔赴武汉抗疫最前线,来到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她把认真、细致、勤劳等特点全部发挥到工作岗位上。在为进入隔离病房的同事检查隔离穿戴的时候,她格外用心,为同事们筑起一层坚固的防护墙,被同事们尊称为“保护神”“黄妈妈”;在进行科室消毒的时候,她像只勤劳的小蜜蜂,提着消毒瓶对着全科室各处无死角地喷洒;在进入隔离病房护理患者时,她把患者当亲人,尽心尽情地开导患者,为患者喂饭、端屎端尿……由于工作表现突出,她获得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部门表彰的疫情防控先进个人称号。


  完成使命平安返揭,黄妙珊最高兴的就是完成了自己出征时的承诺:“平安把所有队员都带回来”。提起结束休整后回家最想做的事,黄妙珊说,已经两个多月没有见到家里人了,这次回去要好好地拥抱家人,要更加珍惜能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与此同时,也要好好总结这次的援鄂经验,重返工作岗位继续做好本职工作,更好服务群众。


  方洁玫:不辞劳苦为患者精心护理的“广东妹子”


  出生于1993年的方洁玫虽然年轻,却已是一名有着8年工作经验的“资深”护士。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工作期间,她用尽全力护理每一位患者,视患者为亲人,每逢有患者治愈出院,就是她最开心的时刻。


  提起刚出征的时刻,方洁玫充满了对家人的愧疚。身为两个幼儿的母亲,虽然在大年初四凌晨接到援鄂通知时就坚定了出征的想法。但怕家人不舍,已坐上开往广州的高铁时,方洁玫才告知家人援鄂的消息。


  在金银潭医院,方洁玫被分配到南三区。期间,一位40多岁的徐大哥令她印象十分深刻。刚转入科室时,病重的徐大哥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情况不甚乐观,可他却还总是言语含糊地念叨自己的爱人和孩子。于是方洁玫便拿来纸笔,让徐大哥记下他爱人的联系方式。之后,每次方洁玫上班,便拨通徐大哥爱人的电话,让他爱人与他聊聊天。在其爱人的不断鼓励下,徐大哥不久就恢复了意识。清醒后的徐大哥对旁人说,这些天就像做了一场梦,梦中总能看到一对温柔的眼睛,有一位护士总是不嫌苦不嫌累地帮他清洗污秽物。听到这,旁人都指着方洁玫跟徐大哥说,就是这位“广东妹子”一直照顾着他,这令徐大哥非常感动,连连致谢。看到徐大哥奇迹般地恢复,且一句又一句地道谢,方洁玫也认为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要好好地抱抱我两个孩子,两个多月没有见到他们了,可想他们了。”方洁玫说。对于这段援鄂经历,方洁玫认为这是其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等重返工作岗位后,她会把在武汉的经历和学到的经验、知识都分享给同事。


  方乔:把乐观积极情绪带给他人的“普宁小乔”


  方乔是个非常乐观的女孩,也是一名“90后”。大年初四凌晨接到援汉通知的时候,方乔第一时间就报名了,她认为,家中牵挂较少,所以她是最合适出征的。


  虽然有着9年的护理工作经验,但是方乔却没有接触过感染科,也没有到隔离病区工作的防护经验,可她认为,这些都不要紧,不会的,一学就会了。“国家需要我,我一定要去,我有信心,也有决心学好和做好!”方乔说。


  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北四区支援一个月后,她被调往南三区。方乔生性乐观,面对疫情,她既不害怕,也没有感到过焦虑。“老师,我来!”这是方乔在工作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脏活累活,她都抢着干,医院中认识她的医护人员都夸她主动又积极,整天笑呵呵的方乔总是会将乐观、积极的情绪带给他人,是一个十足的“开心果”。


  病区中有不少患者需要抽取动脉血来进行检测和诊治。但动脉血的抽取并不是一件易事,一般选择在桡动脉或者是股动脉,难度系数比较大。而抽动脉血,恰恰是方乔的强项,在普宁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方乔就已经是众所周知的抽动脉血的一把好手。这项技能让方乔在病区中的知名度骤升,大家这样说:“动脉血没抽成功的,就找‘普宁小乔’来!”


  有一次,一位72岁的患者被扎8针都抽不到动脉血,大家找了方乔过来。方乔感觉到这位大爷很紧张,甚至在发抖,她便安慰他,向他保证会“一针见血”。最终方乔凭着稳、准的手法,顺利地抽取到动脉血,大爷连连感谢,并向她竖起大拇指:“你们广东普宁的护士,厉害!”


  方乔说,回家后最想和家人吃一顿团圆饭,帮妈妈洗碗、拖地,做做家务,尽一个女儿的职责。此次来武汉,也对武汉有着深刻的情感,等到疫情过后,她打算带家人到武汉赏樱花、看黄鹤楼,看看自己曾经“拼过命”的地方。


  方瑜:患者一声“谢谢”就化解了所有的辛苦


  1997年出生的方瑜是此次普宁市人民医院援鄂队伍中年纪最小的一位,有着5年多的护理经验。在大年初四凌晨接到援鄂通知时,方瑜揣着年轻没有太多顾虑的想法同样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出征。


  工作过程中,方瑜每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悉心照料患者,每天下班后,衣服都是湿透的。虽然很辛苦,但是她的付出,却一直被患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很多次为患者打针抽血,扎好之后病人都夸她手巧、技术好,一点都不痛。病房中有很多卧床不起的老年患者,每次为他们收拾排泄物时,方瑜总是跟身边的同事说“我来就好。”原来,平时跟同事的聊天中,她了解到这边的同事基本都没遇上这种活,收拾起来不熟练。而方瑜一直在神经内科工作,神经内科也有大部分是生活无法自理的重症患者,在这方面她有很多经验,所以积极主动地承担起这又脏又累的活。无论多忙、多累,患者的一个点赞手势、一句夸奖或者一声“谢谢”,便让她一下子得到了宽慰,一切的辛苦都感觉化为虚有。


  女儿远赴战“疫”核心区,家人无疑是最担心的,尤其是父母。方瑜说,在她援鄂期间,她的父母经常睡不着觉,就因为过于担心她的安全。一直到平安返揭,父母的心才真正安定下来。就在她们到达集中休整地的当晚,方妈妈让方爸爸给女儿送去御寒衣物和水果。因方瑜处于休整期,父女俩只能站得远远地喊话,不善言辞的方爸爸,远远见到方瑜只是傻傻地笑着,在父亲转身离开时,方瑜落泪了,最牵挂自己的,始终是父母。“等回到家,我一定要好好陪伴父母,也要争取每年带他们出去旅游。”方瑜说。


  温玉枝:不放弃任何一名患者的“客家妹子”


  客家妹子温玉枝,是普宁船埔人。出生于1995年的她具有5年多的临床护理经验,也是一名年轻又“资深”的护士了。


  “这就是一名医护人员应该做的事。”谈起面对严峻的疫情,为何敢于冲锋在前果断报名援鄂时,温玉枝如是说。凌晨时分接到通知,怕父母担心,她只是简单地说“有任务需要出差”,隐瞒着家人踏上征程后,才把真相告诉父母。


  虽然是一名“95后”,但温玉枝的思想却显得很成熟,她深知护理病人的同时也要注重“护心”,在这场疫情中,恐惧、焦虑是大部分患者的“通病”。为了让患者有亲切感,进入病房之后,她学起了武汉话,“爹爹,您还好吗?”“婆婆,您哪不舒服?”在隔离病房,大家总能听到温玉枝亲切地用“蹩脚”的武汉话问候着患者们。


  有一天的凌晨5点多,温玉枝正在为患者抽血,透过蒙上一层水汽的护目镜,她隐隐约约看到隔壁上着呼吸机氧疗的老伯手在晃动,面色青紫,状态不太好,她赶紧检查了老伯的氧管,果然发现了破损现象,便及时为老伯更换了新的氧管和面罩。一分钟后老伯面色恢复了红润,并对她说了一声“谢谢”,这时她才安心地走开。这件事让她印象非常深刻,她说,虽然收治在金银潭医院的大多数是重症患者,但是大家求生欲都很强,所以她全力以赴地护理他们,最期待的就是看到他们恢复笑容。


  援鄂期间,温玉枝的母亲发生腿疾,获悉后她心里非常着急,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母亲身边。但身负重任,无法回到母亲身边照顾,只能收拾好自己的心情,继续专心工作。“提到这件事我觉得非常感恩,感谢我们医院的领导和同事,帮我照顾了我的妈妈,让我妈妈能及时手术。”得知妈妈手术成功,温玉枝一颗悬着的心才终于落了下来。


  “活着就好,活着一切就有希望。”经过了这次“搏命”的“出差”经历,温玉枝最大的感触就是要好好珍惜生命、珍惜家人。“回到家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跟家人好好地吃一顿团圆饭。”温玉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