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清平村再也不是过去的‘清贫村’了!
发布时间: 2020-04-16 来源: 作者: 郑 岚 林漫玲 通讯员 方 虹

  初春时节,驱车沿着蜿蜒平坦的公路一路前行,一个生态优美的村庄映入眼帘,清新的空气,错落有致的房屋,干净整洁的村道,处处散发着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里是惠来县溪西镇清平村——省定贫困村。

  近年来,在揭阳供电局、揭阳军分区以及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这个曾经寂静而贫困的村庄,从里到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丝花加工、光伏发电、特色农产品等产业扶贫项目为贫困户们带来了稳定的收入;环境秀美的新农村建设为村民带来了更具幸福感的生活。目前,清平村已实现脱贫目标。

  “清平村再也不是过去的‘清贫村’了!”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按捺不住的喜悦。

  “造血型”产业扶贫助贫困户编出“幸福花”

  清平村有67户贫困户,其中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共52户320人,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共15户51人。这些人家驻村扶贫工作队都去过并且不止一次,致贫的原因、扶贫举措都能熟记于心。根据每户贫困户的实际情况,驻村扶贫工作队采取定期上门走访、建立微信群、创业致富带头人结对等方式,加强与贫困户的沟通联系,积极帮助贫困户解决技术培训、就业、生产经营等实际问题,着力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的动力和能力。


  揭阳供电局驻清平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邱汉民在村里丝花加工厂察看生产情况。方  虹 摄

  揭阳供电局驻清平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邱汉民说,扶贫模式多种多样,但要使贫困户在脱贫后还能有长效的发展之路,还是需要“造血型”扶贫。深刻意识到这一点,驻村扶贫工作队持续发力,帮助清平村结合当地资源优势,瞄准“好产业”谋划“造血法”,重点实施了丝花加工、光伏发电、特色农产品等3个产业扶贫项目,探索出一条符合清平村实际的特色产业发展和产业扶贫之路。

  光伏扶贫项目见效快、前景好、收益长,是推动“一次输血”向“长效造血”转变的有力途径。扶贫单位投入资金近50万元建设投产了光伏发电扶贫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增加近4万元的收入。

  在清平村,记者看到了不少正在手工编花的村民,据介绍,他们都是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自从有了手工编花的就业机会后,每月能增加1000元的收入。2017年,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牵线搭桥下,惠来县汇恒丝花厂进村建厂扩大生产规模,为贫困户提供手工编花的就业机会。


  村民手工制作的仿真玫瑰花等丝花工艺品,远销俄罗斯等国际市场。方  虹 摄

  依次装上一丛丛草、叶子、花芯,转眼间,一支支好看的花束在贫困户蔡坤泉手中制作完成。说起这个活轻巧、易上手的扶贫项目,蔡坤泉发出由衷的感慨:“儿子儿媳在外打工,家里就我们两个老人在照看孩子。多亏做了手工花,让我们既能照顾家,又能补贴家用。”

  驻村工作队还注重挖掘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积极推行“带头人+村委会+贫困户”合作方式,推动清平村特色农产品(姜薯、淮山、地瓜等)进驻“南网”电商平台,进入帮扶单位的各个食堂,利用电商组织单位员工进行消费扶贫认购。同时推行“以奖代补”项目,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

  “乡村振兴”让村民走上脱贫奔康路

  清平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革命老区村,由清平、双洋、叶厝、溪洋、吉内5个自然村组成。路不平、灯不亮、基础设施落后、环境卫生差……一块块短板之下,群众的脱贫路要怎么走?

  为改善居住环境,在帮扶单位的帮扶指导下,清平村以建设宜居村庄为导向,全面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并取得明显成效。同时,调动村民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做到垃圾不乱扔、杂物不乱放,养成良好习惯,打造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

  清平村不仅环境变好了,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完善。据了解,驻村扶贫工作队以“建设新农村”为目标,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开展村公所及党群服务中心的改造修缮、清平等自然村进村大道硬底化改造及路灯配套、村民健身活动广场、“温暖村屋”等多个项目建设。一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把整齐的民宅串起来,与以往的泥路形成强烈的对比,贫困户蔡虐见证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他赞叹:“现在村里的路修好了、生活环境变美,生活也越来越幸福了。”

  驻村扶贫工作队将精准扶贫与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相结合,通过聘用贫困户当保洁员,既解决了原来的“脏乱差”问题,又解决了贫困户就业问题,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和精准扶贫工作的双促双赢。“我主要负责村道的打扫保洁及垃圾清运工作。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我才有了这份好差事。”蔡虐说。

  据悉,驻村扶贫工作队还发挥电力行业扶贫优势,做好农网升级改造,确保清平村三项用电指标达到并超过省要求,既满足村的用电需求又美化了村容村貌;工作队还落实低、五保户免费用电政策,按规定对“低保户”“五保户”执行每户每月15度的免费用电基数政策。

  “智志双扶”为寒门学子种下希望

  崭新的教学大楼拔地而起,整洁宽敞的环境,健全的教育教学设施,一所现代化学校就建在清平村村民的家门口。走进校园,图书阅览室、电脑室、科学实验室……一应俱全。“按照计划,新教学楼将在今年新学期投入使用。”驻村工作队队员王炜丹告诉记者。

  扶贫先扶智,教育要先行。秉承这个理念,近年来,帮扶单位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帮助清平小学扩建新教学楼,建设教师集体办公室、图书阅览室、电脑室、科学实验室等教学功能室,并进行操场、围墙、停车棚建设,解决教育场地和设施缺乏的难题。

  “帮扶单位还为我们建设了‘幸福厨房’‘光明学堂’等项目,让学生能够在明亮的课室里读书,还能吃上热腾腾的午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与成长环境。”清平小学周校长说。

  教育扶贫改变着清平小学的办学条件和教学模式,也让孩子们的梦想开始插上腾飞的翅膀。在每年的儿童节及教师节,驻村扶贫工作队都会上门看望慰问村里的孩子及学校的教师职工,为学校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积极开展“金秋助学”活动,累计投入近30万元用于奖教助学,营造良好的尊师重教氛围。令人欣慰的是,清平村全村67户贫困户中先后走出了10多名大学生,还有多名就读职业技术学院。

  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近4年来,揭阳供电局和揭阳军分区共帮扶清平村46个项目,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100多万元。这一系列“造血型”的扶贫政策,激发出村民的内生动力,大家纷纷撸起袖子干起来。

  邱汉民充满信心地说:“接下来,我们将做大做强‘造血型’项目,加大消费扶贫力度,组织开展推介活动拓宽清平村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渠道,加大力度引进有实力的种养殖企业,进一步拓宽贫困人口的就业渠道,提高村集体和贫困户收入……一个美丽宜居的‘新清平’村,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