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亘古不变的孤独
发布时间: 2020-05-12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薛小娜

  没有序、跋,也没有后记,《百年孤独》就这样进入了我的眼帘。宏达的故事构架能力,奇瑰的想象力,不落俗套的文字驾驭能力,无处不在的神来之笔、弥漫着诗一样的气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技惊世界文坛。


  一个家族,七代人,在这一本书中,铺展开长达百年,由盛到衰,布恩迪亚家族,守着诅咒般的轮回宿命,被卷入时代的变迁中。


  “第一个人被绑在树上死掉,最后一代人被蚂蚁吞噬。”这是梅尔基亚德斯在一百年前为布恩迪亚家族写好了的谶语。马尔克斯那冷静沉着的笔调描绘出了一个魔幻般的拉丁美洲,为我们带出了一个错综复杂、时空交错的家族历史,也刻画了许多形形色色的孤独者们,向读者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孤独世界。


  家族的第一个人,就是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他是马孔多的创建者。他一生都在追求科学,想方设法将西方文明引入马孔多,让马孔多更加繁华。疯狂的布恩迪亚的精神世界与马孔多的狭隘落后格格不入,也渐渐走向了孤独的循环。后来他精神失常,最终被家人绑在一棵大树上,几十年后才在那棵树上死去。


  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的一生,也是哥伦比亚以及整个拉丁美洲无休止的战争历史的浓缩投影。他亲眼目睹了保守党在选举中偷换选票的卑鄙行为,一名心中充满正义的少年,就踏上了这条逐渐迷茫、沉沦、麻木的无休止内战之路。他一生一共发动过32场武装起义,均失败。他憎恨军人,最终却变成了和他们一样的人,无尽的孤独,丧失正义、甚至是人性。最终的妥协之后,他回到了马孔多,回到了炼金室,反复地熔铸并融化金鱼,在无穷无尽的重复中,才获得了一丝宁静。奥雷里亚诺是重复的孤独生涯表现的最透彻的人物。


  丽贝卡身上没有布恩迪亚家族的血脉,她本来离幸福已经很近了,但她和钢琴师的婚约因为各种原因被打断,于她而言是一种痛苦的折磨,她一旦痛苦,就会吃土……后来,为了满足情欲,她勇敢地与何塞·阿尔卡蒂奥结合,在何塞死后一人吃土孤独终老。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丽贝卡的孤独是自己的主动选择,她至少勇敢地与宿命抗争。


  孤独是一种麻醉。就如第六代的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从小无父无母,被姑妈抚养长大,特别孤独沉闷,他通过研究羊皮卷来麻醉自己。


  乌尔苏拉是该书的一丝亮色。她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但是却有着质朴的本色,无论什么境遇。乌尔苏拉是整个家族孤独的见证者,也是家族兴衰的见证者,这是一个熠熠生辉的女性形象。她坚毅勇敢、辛勤劳作,是整个家族的支柱。在老何塞开创马孔多时,乌尔苏拉援助;老何塞蛮干乱闯时,乌尔苏拉阻止;老何塞停滞不前时,乌尔苏拉坚韧;老何塞死去时,乌尔苏拉支撑起整个家族。她找到了丈夫在远征中没有找到的通向伟大发明之路。她为了帮助家人挣脱孤独的怀抱,做了许多努力,坚强的性格在历史的迷雾中闪耀着动人的微光。


  该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布恩地亚家族呢?


  事实上,书中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独特的办法抵抗孤独。他们或蒸发水银研究炼金术,逃避自己远赴异乡,不停的反反复复的制作小金鱼,啃食墙灰和泥土,给自己缝制寿衣,研读破解古老羊皮卷上密码……在百年的时间里,他们将自己封闭在严严实实的堡垒中,沉浸在自己的回忆、旧习或想象之中,在相互之间寡淡冷漠的交流之中,对抗着宿命,对抗着孤独。


  不知道怎样叙述剧情的小说,每一次想说,却又如鲠在喉。不知为何,纷乱的家族兴衰史莫名让人想起《红楼梦》,一样的命数,一样的荒唐,一样的梦幻,文字里的马孔多,总是似曾相识。


  这是一本容量巨大又结构精密的书,精密得所有人物与细节描写,都在作家精心设计里不差分毫地完美呈现,包括重重复复让人眩晕的姓名,都不是随意而为。大大小小的循环怪圈,象征了哥伦比亚甚至整个拉美的社会现实。漫长的战争,无休止的党派之争,残酷的资本主义入侵,封建统治下的专制愚昧,构成了二十多个国家的百年沧桑。读过之后,仿佛经历了一百年的沧海桑田。《百年孤独》不就是一本羊皮卷吗?预言存在却没有人读懂,读懂之时早已为时已晚的悲剧,发人深省。


  有句话说得好:“最孤独的不是一人独处,而是被时间遗忘,”布恩迪亚家族的命运,随着马孔多这个小村子一起,起起伏伏,最后消失在历史的长河。


  (编辑: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