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聚焦“八大方面”,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2020-06-03 来源: 作者:

  

榕城区全力抓好城市提质增效各项工作,城市建设、生态环境等各方面跃上新台阶。郑楚藩 摄

  □记者 陈星星 郑乔慧

  记者从日前闭幕的榕城区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和政协榕城区六届五次会议获悉,2019年该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3.9亿元,比上年增长2.6%;2020年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大“六稳”工作力度,精准落实“六保”任务,坚决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回顾2019年工作

  2019年,榕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3.9亿元,比上年增长2.6%;固定资产投资163.8亿元,增长15.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3.1亿元,增长6.4%;外贸进出口总额106.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8万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9亿元,增长1.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42元,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28%的较低水平。

  谋划2020年工作

  2020年,榕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0%;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0.4%;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4.48%;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等指标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榕城区将从以下八个方面重点发力:

  毫不放松常态化疫情防控,抓紧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坚持“预防为主、分类指导、快速响应、落实责任”的常态化防控原则,持续抓好“四早”防控措施落实。健全“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常态化防控机制。依托网格化疫情防控工作体系,加强外防输入闭环管理。

  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细化落实上级惠企利民政策。加大财政扶持和金融支持力度,帮助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坚持援企、稳岗、扩就业、保民生并举。加快推进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落地,组建电商行业协会,完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全力稳外资稳外贸。

  全面细致补齐卫生短板。继续发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统筹推进农贸市场、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应急物资保障工作机制和应急预案。谋划建设一批公共卫生与防疫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

  加快全域“融湾建带”步伐,推动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

  推动榕江新城示范区开发建设。加快万达广场城市综合体和中骏世界城项目建设进度。探索布局金融、商贸、文化创意、旅游服务、互联网服务等功能,吸引高端服务业向榕江新城示范区集聚。

  推动北部片区发展现代商贸业。东阳、东兴、东升三个街道要围绕全市行政中心定位,以现代商贸为引领、以集聚发展为方向、以高端业态为核心,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全力打造潮汕美食一条街成为示范性强的夜间经济街区。发挥汽车后市场、茶文化等街区集聚效应,提升建材、水产、果蔬等专业批发市场档次。

  推动中部片区做好城市更新和古城保护。榕华、新兴街道要通过改造提升,进一步改善老城区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环境;完成中部片区棚户区改造回迁安置,启动推进侨社片区旧城改造。中山、西马街道要统筹抓好古城保护,抓紧推进古城街区修缮和水系整修,整合市直管公房资源。

  推动南部片区做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仙桥、梅云街道要一手抓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重点强攻工艺塑料鞋、五金不锈钢两大支柱产业。要重点做好“园区打造”和“腾笼换鸟”两篇文章。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持续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培育壮大实体经济。全面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进高、高上市、创品牌、提存量”工程。引导企业强化知识产权意识。着力提存量优增量,坚持强化龙头企业和示范项目带动。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落实新一轮三年技改行动方案。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深化技术改造、革新生产工艺。着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强化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对接。

  坚持打造产业高地。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和“数字政府”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开展“暖企”行动,建立企业帮扶常态长效机制。落实好普惠性人才政策。

  坚定不移推进项目建设,激发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

  坚持交通先行。全力推进揭惠高速公路市区连接线建设,加快推进“九路一河一桥”收尾工程,推进进贤门大道、榕华大道等路面改造工程,加快北环路榕城段、崇文路、仙桥街道6号路、仙彭路北段建设,改造提升新城大道,完成凤潮路、望江南路西段、美阳路西段及周边市政道路建设。推进环市北河大桥东侧、新北河大桥东侧等交通节点升级改造,构建内联外通的基础设施体系。

  坚持项目为王。强化重大投资项目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撬动作用。强化项目审批服务和要素保障,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强化重大投资项目谋划和包装,建立专项债券项目动态储备工作机制。

  坚持招商引资。加大项目用地储备。集中力量完成11宗出让地块招商引资,争取更多体量大、带动性强的项目落户。探索村级工业园改造升级可复制可推广模式。实施“乡贤回归”工程。

  推进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做好土地征收整备。加大14个管控单元土地征收整合储备力度,加快整合报批和土地出让。建立低效用地和占而未用土地退出机制,强化建设用地供后开发利用全程监管。“一宗一策”依法依规处置13个问题楼盘,坚决遏制小产权房。

  打好违法建设治理攻坚仗。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健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机制。落实违法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强化部门联动执法,健全完善综合监管体系,严守新增违法建设“零增长”红线。加快消化历史遗留存量违法建设,打造集中连片整治示范区。加快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全面开展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工作。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测评体系,以网格化管理和路段长制度为抓手,推动实施联合执法机制,常态化开展“门前三包”“六乱”“五小行业”专项整治。强化对环卫保洁市场化监管力度,落实街道、村(社区)环卫保洁属地责任。推动实施智慧停车、分路段分时段禁停等管理机制。加快推进东升街道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创建,持续完善垃圾分类投放、运输、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一场一策”推进全区28个集贸市场升级改造。分批次对全区146个垃圾转运点、转运站和87个公厕进行升级改造,新建一批垃圾转运压缩站。建立市政基础设施日常排查制度。抓紧添置和配置公园、绿地、文化设施等一批“城市家具”。

  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抓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健全完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完善“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建设。全面加强基层网格化管理。建立榕城区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抓手,深化平安榕城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常态化推进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严密防控公共安全事故。

  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突出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6月底前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如期稳定脱贫。健全和执行好返贫人口监测帮扶机制。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钟厝洋、西岐、潮东等一批美丽乡村品牌,提升新农村示范连片改造成效。鼓励采用“小工匠”模式,充分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东湖、龙石两个国考断面水质达Ⅲ类水标准为总目标,狠抓榕江流域24条重点支流(河涌)综合整治,全面推进北中南截污管网、雨污分流和仙梅片区污水处理系统工程建设。重拳打击环保违法行为。全力消除东风河和揭阳楼后渠2条黑臭水体。落实“河长制”与考核细化办法。推进“万里碧道”建设,完善“三河六岸”景观绿化带。

  突出普惠与均衡兼顾,促进民生事业全面发展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完成捷和实验学校教学综合楼、仙桥桂南小学新校区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新建揭阳华侨双语幼儿园、小学、中学,启动运通学校和淡浦小学改建项目,支持配合市第二小学建设,增加优质学位供给。加快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进程。

  提高卫生健康水平。加快推进基层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抓紧推进揭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扩容改造项目,全面完成第三批村卫生站公建规范化建设。推进医共体建设。

  持续加强社会保障。细化落实好支持就业的政策措施。继续开展“粤菜师傅”培训,持续做好农村劳动力技能提升工作。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保基金和医保基金监督管理。健全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全面深化精神文明创建,6月底前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全覆盖。完善文化中心功能配套。大力挖掘传统特色文化。建设国防文化主题公园,完善社区体育公园、小型足球场等基层文化体育设施配套。

  坚持做好古城保护。完善揭阳古城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加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修缮。因地制宜建设景观小公园。持续推进古城水系治理修复和岸边绿化美化。续建南浦渔歌项目,完善古城核心区综合服务区建设,打造榕城文化品牌和旅游圈。

  全面深化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打造让人民满意的政府

  高站位推进政治建设。高水平加强法治建设。高标准落实廉政建设。高质量抓好效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