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有感于“狗不理”变“人不理”
发布时间: 2020-06-22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彭妙艳

  在新三板挂牌近5年的天津狗不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于日前退市。“狗不理”包子可是慈禧太后曾为代言的食物,怎么也黄了?曾经风光无限的百年老字号走下神坛,引发舆论关注。


  稍谙掌故者知道,“狗不理”包子起源于清朝咸丰年间,当时河北武清县高贵友开了一个包子店叫聚德号。因为这商号所做的包子既好看又好食,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以致店主经常忙得无法理人,大家便为这包店送了个外号叫“狗不理”包店。袁世凯曾以“狗不理”包子“进贡”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吃后赞不绝口,给了“山中走兽云中雁,陆地牛羊海底鲜,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长寿也”的高度评价。这一原就有名的包子,于是更是火了起来,“烧”遍大江南北,“红”了一百多年。


  然而,借着遐迩闻名的声誉上市几年之后,“狗不理”为什么要退出来呢?原来,是太贵了而被丢弃所致。说穿了,有名的“狗不理”,作为包子,所用的馅料,其实也就是普通肉菜,就是其中最贵的“龙吟分子料理”也不例外。但它给出的价格却高得离谱,普通的小笼猪肉包,8个98元;中等档次的小笼三鲜包,8个104元,每个高达12元。而高档的虾仁包子,一个更是卖到35元。想一想,人家没打“狗不理”名号的同类包子,一个不过一两元,三两元,最贵也就是叫到5元。你高到这个程度,不被“反弹”那才怪!


  慈禧代言时代的“狗不理”包子,虽然掌柜不理人,却依然得到所有人的尊重,在于它的包子“物美”,同时坚持“价廉”,这才成了人见人爱,“雅俗共赏”的品牌。现在的包子,距离当年的初心已经太远,难免的也就让人敬而远之。


  从“狗不理”到“人不理”,根本的原因,在于经营者凭借着品牌的影响力、知名度,没底线地敲粉丝的竹杠,还在于低质服务严重透支品牌力。因为许多天津人直言,高价的“狗不理”包子,与天津的其他包子相比,不见得质量就好到哪里去,于是他们因为熟知而不乐意去消费;去消费的,大抵是到天津旅游的客人而已。于是销量就大受制约。非但在天津不是天津人吃包子打卡地;在天津外的市场,也正受到更多的挤压。


  想到:老字号的保护与发展,产、销的关系非得妥善处理。没有一以贯之的优质,品牌的“品”出现问题,这个字号、这块招牌就很难保证能够继续发亮,继续有着吸引力。质量能够保持,甚至还是顺时的应变与提升,这也只是解决了一半保护关键。销,具体来说,怎样让人真正觉得物有所值,而不是被以品牌虚名敲了竹杠,从而依然乐于接受,保持生意的红火,这个“另一半”也忽视不得。在文化更加多元、竞争更加激烈的情态下,老字号产品在价格上是有一点优势,但要任性却也不行。你一任性,人家即不买账,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替代品已比比皆是,老字号的那点优势,其实也很脆弱,不予珍惜,还要任性挥洒,就难保像“狗不理”一样,只能黯然收场。


  这也是一种必须正视的文化。


  (编辑: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