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在袖珍葫芦上探艺
——民间艺人王松杰的别样“芦艺”人生
发布时间: 2020-07-06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许小鸣

  


  王松杰在小小的葫芦之上感受到了艺术带来的无限乐趣。 通讯员 摄


  葫芦摆件及挂饰。 王松杰 作


  葫芦因其口小肚大的特殊形态以及能蔓延多果实的生长特点,加上谐音“福禄”,自古以来被视为带有图腾色彩的人文吉祥物,成了中国传统八宝之一,广受人们的喜爱。因而,也衍生各种与葫芦有关的摆设物件和制作技艺,形成了丰富的葫芦文化。在揭阳,有这么一位民间艺人,他用一双手一支毛笔,在一个个身形娇小袖珍的手捻葫芦上,写书法题诗词,使作为吉祥物的葫芦同时成为一件件精美的工艺摆件、小挂饰,极具观赏价值。这个人便是来自揭东区潭王村的王松杰。


  写字题诗   工艺葫芦广受欢迎


  “葫芦谐音为‘福禄’,长得又口小肚大,被视为能广纳四方财富、吸纳吉祥之气。另外因为葫芦爱生长,能蔓延,多果实,还寓意子嗣旺盛。所以民间一直有葫芦代表着‘平安吉祥、多子多福’之说,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吉祥物。在葫芦上配以书法,加上个性化的诗词,增加了葫芦的内涵,更具欣赏价值。”王松杰说。


  今年48岁的王松杰,谈起葫芦便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他会书法、工诗词,还是一名音乐发烧友。从学生时代就喜欢的音乐、书法一直到他踏上社会仍然没有放下,闲暇时坚持写书法填诗词,更喜欢和朋友弹奏器乐。过去几年,他经常活跃在乡村的各种文艺舞台上,更是自己填词作曲创作潮语歌曲《美丽水乡是潭王》,为自己的家乡宣传。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和葫芦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6年,王松杰在揭阳岭南茶文化街古玩城一个地摊上买了一个袖珍葫芦,只有拇指那么大,白皮的,因为小巧玲珑,他非常喜欢,天天没事拿在手里把玩。有一天,他想起10年前曾试过在大葫芦上写过字,他突发奇想:“往小葫芦身上写字,效果会怎么样呢?”反正自己能写字,研墨挥毫不成问题,出于好玩,他便把自己创作的诗写在上面。说来也巧,一个朋友看中了王松杰“写”出来的葫芦,拿走之后,朋友的很多朋友见了之后无不喜爱,大家纷纷托他这位朋友来购买。他的朋友找他订购,因为量多,就坚决说好酬劳,他也便答应。2017年,王松杰开始批量制作朋友订制的葫芦摆件、小挂饰。他的朋友每次来订购都不止十个八个,有时候一批就要二三十个,都是客人提前预订的。一时间,揭阳市面上看到的有题诗写字的小葫芦挂件都是出自王松杰之手。


  沉浸芦艺   传递祝福收获乐趣


  和在纸上写字题诗相比,在葫芦上写字难度要大得多,更何况是在身长仅有几厘米的小葫芦上写字就更难了。王松杰介绍,纯手工制作葫芦摆件、小挂饰极为费神,一天只能做两三个。制作一个艺术含量高的葫芦,设计的时间有时要比写字的时间长很多。因为葫芦形态不一,表面不平整,一个葫芦可以容得下几个字,根据其天然造型可以配什么内容,写什么字体,他都得细心计算一番,有时候要花上半天的时间才能够落笔。


  王松杰写在葫芦上面的字从不随便拷贝别人现成的东西,也不重复,他经常是把自己创作的诗词写在上面。他给自己以纪念的形式制作的一个葫芦,上面写的就是自己的一首诗《琴茶煮雨》,加上序一共211个字:炭火香茶春雨夜/芝兰老屋古琴声/天人合奏清闲曲/收放无争却有情己亥二月,春雨有情,心中无事。数友约聚于新寮古村之内,焚香煮茶抚琴于兰室之中。仿然如入山林之境,遂忘窗外之事。惟闻瓦间雨滴之声相押琴韵,难分是雨落弦上或是琴入雨中。天人合奏妙不可言。数曲弹罢,主人催食,炭火香汤,美味初成,围炉而坐,其乐融融。古村雅聚,回味无穷,他日忆起,定不忘展伟兄设席相待,醉美帮厨,昕岚剪影,溪水抚琴,吾即兴凑句,诗琴茶雨,天人合趣也。


  王松杰在小小的葫芦之上感受到了艺术带来的无限乐趣,制作葫芦至今仍然是他喜欢的一项工作。但因为这项工作耗时费神,特别是近年来眼睛吃不消,视力严重受损,于是他索性停止售卖,只在闲暇时制作一些送给亲友,大多是制作那种可以随身携带的小葫芦挂件。他发挥自己的特长,因人而异创作内容,让每件送出去的作品成为“私人定制”。他会先了解对方的性格特点或是工作性质,再创作相应的文字。在他看来,这些特制的葫芦吉祥物,满载着自己对朋友们最好的祝愿。当看着它们被朋友们满心欢喜接纳时,他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无论对葫芦、书法、诗词还是音乐,王松杰说他的坚持只是因为纯粹的喜欢、热爱,不求从中获得什么,说白了就是自己“好玩儿”。也许就是这份对艺术的豁达与随性,所以乡村草根艺人王松杰才能从中收获更多的愉悦与乐趣。


  (编辑: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