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中秋烧塔
发布时间: 2020-09-28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蔡烨华 黄东洲

  


  每年中秋佳节全国各地除了拜月神、吃月饼的习俗外,南方大部分农村地区都有中秋夜烧塔的习俗。烧塔,潮汕地区俗称烧瓦窑。年年岁岁庆中秋,岁岁月月窑火红。可以说中秋的那一窑红火,照亮了很多人对中秋最美好的回忆。


  据传烧塔起源于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也有说烧塔之俗源自元末刘伯温于月饼里藏字条,约以八月十五举火为号起义,至今民间流传的“三家养一元,一夜杀完全”的故事即由此而来。在潮汕地区,因潮音瓦与“蚁”同音,烧瓦窑读成烧“蚁”窑,据称中秋烧窑会把各家各户的蚂蚁烧去,来年不再有蚂蚁或减少蚂蚁的为害。如今的烧塔民俗,则体现的更是丰收、团圆、祈福的文化意蕴,通过烧塔表达收获的喜悦,祝福生活像圣塔火焰一样“红红火火”,也祈福亲朋平平安安,事业步步高升。


  旧时,中秋烧塔多为青少年玩乐活动。中秋前几天,青少年们便召集起来,开始四处寻找残瓦乱石,积聚枯枝废木,于中秋下午就开始砌瓦塔,残瓦越多,塔就砌得越高。后来,低档次的瓦塔发展为红砖塔,塔也越砌越大,越砌越高。现在中秋在潮汕各地看见的,基本都是红砖塔,且大多有近十米高。为了使塔身和造型美观,通常砖块是按“品”字形架放。塔下留出相对的两个门,一个用于投放燃料,另一个掏出木灰。塔的上端留出空口,供吐火舌、火炯之用。瓦窑一般搭设在祠堂前的旷埕或者广场上。


  中秋之夜,月亮升至半空以后塔开始燃烧起来,随着一捆捆稻草不断加入窑中,柴火在塔窑里熊熊燃烧,放出红艳艳的火光,塔口的火焰直冲云天,整个塔窑被烧通红透亮。这时候,人们把粗粒的海盐,一大把一大把地撒向塔里,道道火星四射,塔窑发出像鞭炮一样的噼啪响声,火光和声响令人震撼。笔者曾在潮阳陈店镇新溪西乡近距离感受烧塔活动,只见该村的张氏祖祠旁的大埕上,天上明月当空,地上瓦窑正旺,雪白的盐花在空中化作漫天飞舞的星星。这时,人们还在塔的周围燃放起烟花来助兴,漫天流光溢彩,现场的氛围也“燃”到了极点。清风朗月、火红的瓦窑、五彩缤纷的烟花交相辉映,倒映在祠堂前的池塘里,现场美成了一幅画,那么令人沉醉。此前,烧塔之时,人们还会燃放鞭炮、点孔明灯,如今这些“附加”活动已成为记忆。


  (编辑: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