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农展馆的期望
发布时间: 2021-03-29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彭妙艳

  不知是不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于是饮水思源之故,根深蒂固的农业思维总是一如既往。


  因此之故,明知揭阳早就是以第二、三产业立市,农业已受反哺着,但我就是坚信尽管这样,却也无法改变揭阳依然是个农业大市的事实。在我看来,农村、农业、农民这“三农”,大与不大,不仅由经济数字“说了算”,还关系到更多更重要的方方面面,因此振兴揭阳农村,还势在必行;振兴揭阳农业,还任重道远,两者是揭阳文明建设的重要对象,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


  于是就想,从小处着眼比较现实一点。那就向天许一愿吧:希望揭阳能有一个农业展览馆。虽然我被目为为做着文化的一个老头,而这老头心目中的文化,其重头、重点就在农村、农业这一头上。而且以为是客观、历史的反映,并非个人好恶使然。


  因为揭阳的历史就是建筑在农业上的,尽管最近几十年,已在产业上实现转型,但是今人维系的观念、意识等,并未脱农而去。对于这一代乃至再往后几代人来说,农业依然牵挽着不能遗忘的集体记忆、不能淡忘的集体乡愁。而这些,又是社会进步永恒的内生动力,它如影随形,与揭人同在。数典忘祖,就会导致再走弯路。


  有人认为,所谓文化,具体而言就是生活方式。对于揭阳而言,其文化的根源,就集中在传统的生活方式上,而传统的生活方式,又建筑于农林、农业上。所以,一个好的农业展览馆,不只是展览些农具、农产品、农业成就,还应包括那些无形的农业观念、农业思维,只有这样,农展馆才能显得丰富、深厚,才能耐看,更实用,更具教育功能。


  “非遗”这一头内容很多,可以体现政府重视、关心农村、农业的,在县城传统典礼中重要性可与祭孔相埒的耕耤礼(或称鞭春),就应该作为“重头戏”好好传承,因为它的存在,历史久远、影响深远。以揭阳来说,境内各县过去的志书,就无一例外地都有着相当具体的记载。


  惠来雍正志载之《事典》,揭阳、普宁乾隆志载之《坛祠》与《风尚》。揭阳县志“《坛祠·先农坛》条称:每岁地方官行礼毕,出诣耤田。”田计三丘,农具赤色,耕牛一,黑色;籽种籍一,青色。耆老一,牵牛,农夫一,农童八,唱耕耤歌,一官捧箱,一官播种,俱用右手。扶犁。左手执鞭,各行九推礼。农夫终亩耕毕回官厅更朝衣,望阙行三跪九叩礼。今之农展馆,如果有着改革版的耕耤礼作为配套活动,非但可以增添热闹,活跃气氛,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自古迄今,政府从来都重视发展农业,振兴农村,因为这是立国之本,不因产业形态变化而变化。其教育意义之大,从而可以支撑农展馆建设作用之大,为其他的产业展览所不能及。


  记之以讨关心揭阳文化发展者之教示。


  (编辑: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