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栩栩如生 魅力独特
——嵌瓷立体摆件《三雄图》欣赏
发布时间: 2021-03-29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曾广锡

 


  嵌瓷《三雄图》  钟玉俊 作


  古人认为鸡是吉祥之物,并有五德:头戴冠文也,足傅距武也,食相呼义也,守时不失信也,见敌敢斗勇也,故鸡誉为德禽。因此,鸡也常常成为民间工艺的表现题材。而就“鸡菊”嵌瓷题材挂屏和摆件,在20世纪50至70年代潮汕地区做得最多且出名的,就是原来的普宁县工艺美术厂嵌瓷组,该组前身是“普宁县文联陇头美术组”。由原普宁县工艺厂王春潮、陈文江两位艺人创作的嵌瓷艺术挂屏《三雄图》于1978年被选送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从作为民间建筑的庙宇、祠堂的屋脊、屋檐等装饰,到进入规格极高的全国性展览会,并被编入《广东工艺美术史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而今所读的是立体摆件《三雄图》,收藏于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广州陈家祠),足令观者耳目一新。此前,馆方有关资料记录该摆件创制于1960年,长80厘米、宽39厘米、高43厘米,只知它出自潮汕地区艺人之手,至于作者究竟是何人,就无法查考了。为此,笔者经多方查核资料,并请年逾八旬的老艺人给予辨认,证实该作品是原普宁县工艺美术厂的钟玉俊(1928~1960年)创作的。钟玉俊天资聪慧,16岁师从王维丰(1922~1978年),20岁就声名远播,可惜32岁英年早逝。


  这件嵌瓷立体摆件以鸡、菊为表现题材,取鸡谐“吉”音,菊花寓长寿之意,以求吉祥美好。从表现题材上来说,雄鸡与菊花在民间艺术是极为普通的,但艺人却能从生活中拾取看似简单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嵌瓷艺术“语言”,显示出不同一般的艺术韵味,给人以新的享受。画面非常简练,几节竹子搭成篱笆,绿色花叶烘托着红、黄、白色三朵菊花,或左或右,高低不一,竞相绽放争艳,小蝴蝶扇动翅膀在花间飞舞;草地上数丛小草,几朵小花在怒放。画面突出表现的是三只雄鸡及一只蚂蚱,公鸡的喙、爪用黄色,冠、肉垂、脸用红色,其他全部是白色。在布局上三只雄鸡呈“品”字形,上高下低,上静下动,各展其姿,互为呼应,中间的雄鸡静立观望,气势凛凛;左右两只雄鸡形神不一,右侧的雄鸡瞪着在草地上爬行的一只蚂蚱,尾羽高翘、两腿向后、颈伸向前,似乎就要来一番抢啄;而左侧的这只雄鸡也头低尾高,摆出不甘示弱之势,神气活现,栩栩如生,妙趣横生,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生动质朴,民间艺术的特点突出,蕴含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屏作品令人叹服之处在于嵌瓷技艺的运用,它完全有别于挂屏的表现形式,采用“立嵌”手法,四面可观,艺人在染色的水泥底板上先用铁丝扎好物象骨架,用贝灰、草纸、红糖等调匀成灰浆,先塑好三只雄鸡的雏形,选择瓷质细腻,釉色纯白、莹润的瓷盘、瓷碗,敲碎后用铁钳子按不同的要求进行剪取,大与小、长与短、弯与直都不一样,因形取材,然后再运用平嵌、浮嵌技艺进行制作。上面中间位置的那只雄鸡从颈到腹,由14层小瓷片嵌成,尾羽由10多条瓷片嵌成,每一片都是弧形的。它们的翅膀用两头小、中间宽,呈米粒状的瓷片嵌贴;仅右侧这只雄鸡的翅膀就由大小不一的70多粒这样形状的瓷片组成,排列有序。此外,每只雄鸡的腿也是由瓷片嵌贴,与条状的羽毛形成强烈对比,相得益彰。嵌贴的顺序不是从头开始的,而是从后面的尾羽着手,层层叠叠,由大到小,自长至短排列至鸡颈,严密细致,密度适宜,纹路清晰,使雄鸡显得羽毛丰腴,形体刚健。而那条爬行在地上的蚂蚱,它自头至尾由瓷片构成,十分纤细,所有的这些都是用瓷片经手工磨制而成的,嵌贴技艺如此精致细腻,无不令人为之翘指称赞。右后面的菊花每一花瓣、每片花叶,也都根据其形态钳取瓷片后嵌贴,长短不一,使之相互掩映,深浅有别,层次分明,从而与三只雄鸡构成一个完美的整体,给人一种美的艺术享受。


  细观这屏立体摆件作品更令笔赞叹的是,表现的物象除了菊花叶用简单线条勾勒叶脉外,其他的全部没有“多费”一点笔墨,凭剪与嵌来“说话”,显示其以嵌代画的真本领,充分体现“潮汕嵌瓷”的精湛技艺。这也或许就是被国家一级博物馆选中收藏的原因之一吧!


  (作者系广东省岭南民间工艺研究院副院长)


  (编辑: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