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仍谈姚墓及其他
发布时间: 2021-04-12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彭妙艳

  讨论大良岗相传为秦观侍妾姚氏的茔墓,以“著之竹帛”的形式,初见于20世纪四十年代抗战前后的《揭阳文献》和潮安《大光报》,八九十年代以来,又有若干本地学者撰文参与讨论。时至今日,我还是想就此发表一点意见,于是就称为“仍谈”。


  其实,在把大良岗“村西三里山中”(今属揭东区新亨镇)这座古墓称为姚墓之前,社会上是称之为秦观墓的。近人林德侯在1943年《揭阳文献》创刊号上所发《秦少游妾墓考》,开门见山地写到这一情况:“向闻揭邑之大良岗村,有秦观墓”。在对墓况进行一番描述之后,他推断:“葬是者为汝南姚氏,非少游也。”所以称之为“秦少游妾墓”。学者蔡起贤在《秦少游妾墓考》的跋文中肯定秦观卒于藤州(广西苍梧县西),断无埋葬于揭之理,又根据秦观元祐丁卯年曾为“汝南郡学官”,从而推断秦观“于斯时纳妾或有可能”。但他从墓碑所示营墓及秦观生平的相关时间,发现里面有着一百二十年以上的时间差,于是认为“不可邃断为瘗其妾者”。


  我是赞同蔡起贤先生的观点的。


  这里不得不道歉一下,作为“揭邑”的土著,至今我却没有去看过大良岗“村西三里山中”那座“秦少游妾墓”。但是,又不能不承认,那是因为根据文献所载,乾隆丙子(1756)不知由谁主持修的,后来由学者推测有可能是秦观小妾姚氏的墓,碑上所刻下葬时间、距离秦观之死于藤州,共120多年,确实很难把两人联系起来,所以于我而言,是连承认墓中人,是那个推测为秦观小妾姚氏的信心都没有的,既然这样,墓的实地勘踏与否,就似乎关系不大了。


  古人的喜欢“作伪”,今人的喜欢传伪,从而给展示历史、研究历史造成了诸多疑难与障碍。其危害性,有时远非混淆视听这么简单,还可能会有更广发,更深刻,以至很难修补,更遑论“康复”,于是成了一个永久难看的历史的疮疤。这是令人遗憾的事。


  我们固然已经无法去制止古人作伪(不管他出于什么目的),但却可以也应该劝阻今人传伪或承讹。譬如县志中,把宋贤黄焕国中进士的时间绍定二年误记为绍兴二年,相差120余年,这会造成许多的“误会”,就应予以纠正才能解决;还有朱熹是否来过揭阳,写过“落汉鸣泉”几字,写过《过飞泉岭》诗?这都是无书“可考”的。如果说一留有朱熹的手迹,就表示是朱熹经过之地,那么,澄海冠山、潮州金山、揭阳邹堂等许多地方,都是这样的地方了。因为哪些地方都有据传出于朱文公之手的“第一山”“溪山第一”几字。但据坊间所传有着郑旻款识的金山“溪山第一”石刻,则显示了这些字是“好事者”俞大猷等从福建拓取而镌,而非什么朱熹过此所留。


  远不止如上所述各种现象。


  这些现象,历史上并不能真的为地方增光,揭穿之后更不用说了。


  故此,主张多来些实事求是性的建设,而不是弄虚作假。


  (编辑: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