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让学生课间走出教室活动
发布时间: 2021-04-13 来源: 作者:

  廖卫芳

  4月6日,教育部制定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明确规定,学校不得限制学生课间出教室活动。此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曾对1908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了一项调查,75.2%的受访家长称身边中小学“安静的课间10分钟”现象普遍,且小学最为突出。可见,在各地各学校里,“课间十分钟”形同虚设已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

  众所周知,学校设立“课间十分钟”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紧张、疲劳的课堂上课之后有一个“缓冲期”,通过这短短的十分钟时间,既可以上个厕所、喝口开水,又可以在教室外活动活动筋骨,放松放松眼睛,这既利于消除紧张、疲劳症状,又利于提高下一节课的学习效率。可以说,设立“课间十分钟”是很有科学依据的。

  但不知从何时起,“课间出教室活动”竟慢慢地成了学生的一种“奢望”。有的班主任老师明确规定课间十分钟除了上厕所之外,学生不得去操场,不得在走廊里喧哗、追逐、吵闹;有的老师不但不准学生“课间十分钟”离开教室,还不准离开座位,“逼迫”学生待在座位上看书、做作业;更有甚者,有的干脆把“课间十分钟”当成了“教学时间”。

  “课间出教室活动”缘何成为学生的一种“奢望”呢?其实不外乎两个“原因”。其一,安全使然。学生在校的安全始终是学校领导和老师最担心的“头等大事”。由于学生年纪小,又好动,加之是非辨别力较差,万一在课间出教室活动时间里出了安全问题责任重大。其二,质量使然。现如今,学校依然视“质量”为生命线,几乎天天把教学质量挂在嘴边,因而老师迫于教学质量的压力,不得不加班加点地“压”学生、“逼”学生,因而挤占学生课间十分钟便成了一种“常态”。

  因此,笔者以为,要让“课间出教室活动”真正还给学生,一方面,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正视“安全观”和“质量观”。学生的安全固然很重要,但绝不能为了“不出安全问题”而“因噎废食”,以“牺牲”学生的“课间十分钟”来确保。同时,教学质量也固然很重要,但也不能仅靠“挤占”学生的“课间十分钟”来提高教学质量,而应向效率要质量。另一方面,学校应有“学生视角”。“课间出教室活动”是学生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作为学校领导和老师,应多些“学生视角”,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切实为学生的健康着想,为学生的权利着想,把“课间十分钟”完完全全地“还”给学生。这才是学校对待“课间出教室活动”的正确方式。

  “让学生课间出教室活动吧”,这不仅是家长的呼吁,更是学生的渴望。愿“课间出教室活动”不再是孩子的一种“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