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揭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成功救治0.8千克超早产儿
发布时间: 2021-04-16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记者 刘春玉

医护人员时刻关注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

小宝宝的父母向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赠送锦旗。刘春玉 摄


  历经73天的精细化救治与护理,出生时胎龄仅26+6周、体重仅0.8千克的超早产儿,纠正胎龄37+2周,体重达到2.3千克,各项指标稳定,终于回到父母甜蜜温暖的怀抱中。近日,小宝宝的爸妈给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送来了绣着“医德高尚暖人心,医术精湛传四方”和“菩萨心肠,医德高尚”的锦旗,以表感谢之意。


  无缝衔接迅速投入救治


  2021年1月16日9时26分,市妇幼保健院顺产一个胎龄26+6周的小宝宝,出生体重仅0.8千克,身长32厘米,头围21厘米。该院新生儿科已提前做好准备,宝宝一出生,立刻无缝衔接迅速投入对该宝宝的救治。


  超早产儿救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时时刻刻观察婴儿体征变化。由于宝宝仅26+6周,各个脏器均不成熟,除需经历的呼吸关、感染关、营养关、贫血关、心功能不全等各种难关外,还会面临各种并发症,任何一个难关或者并发症都可能留下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面对胎龄小、体重低、救治难度大、并发症发生率高、成活机率小等问题,为尽全力护航宝宝生命健康,新生儿科对宝宝实施高标准严要求的精细化治疗。


  新生儿科迅速调配医疗护理骨干成立救治团队,制订了科学合理的诊疗方案,采用目前最先进的理念进行超早产儿综合管理治疗,力求做到最精细化的管理。


  寸步不离守在保温箱旁


  新生儿科主任卓潮凯说:“这条宝贵的小生命,属于超早产儿,特别的娇嫩、弱小。由于超早产儿肺部发育极不成熟,宝宝在出生的那一刻,便迎来了超早产儿首个难关——呼吸关。在产房初步复苏后,迅速转诊至新生儿病房。值班医生蔡旭城立刻为其进行气管插管、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抢救操作……新生儿科医护团队以精湛的技术,有条不紊地为宝宝打开了生命之门。”


  在用呼吸机治疗期间,宝宝曾出现反复呼吸暂停、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贫血等并发症,新生儿科医护团队如上紧了的发条不敢有丝毫松懈,日夜寸步不离守在保温箱旁观察宝宝的病情变化,并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只为维持她最好的通气功能。一直到出生1个月后撤离了呼吸机的支持,宝宝终于能靠自己的努力吸上了新鲜空气,顺利渡过了关键的呼吸关,医护团队才稍微舒了一口气。


  73天陪着宝宝“过关斩将”


  一关未过,新关又来。由于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吸吮和吞咽功能极不协调,只得靠静脉营养,宝宝又迎来营养关。新生儿科护理团队予以进行PICC置管,既保障了输注静脉营养,又降低了反复穿刺的痛苦。为预防感染,住院环境必须非常洁净,因此杜绝家属陪护,医护人员不但要为这个没有语言表达能力的小宝宝极为精心细致的治疗,护士们更是充当了“妈妈”的角色,每天仔细查看患儿全身皮肤、呼吸情况、腹部情况,做好护理记录及治疗记录,按规范的操作进行各种治疗和护理,时刻关注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给予宝宝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爱。


  就这样,从呼吸关、营养关到贫血关、感染关、并发症,新生儿科医护团队为宝宝想尽各种救治和护理方法,定期在市妇幼保健院帮扶的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科专家进行会诊指导。他们陪着宝宝,过五关斩六将,功夫不负有心人,顽强的宝宝终于慢慢长大。她成了科室所有人心中的牵挂,她每次闯关成功都迎来新生儿科医护团队的欢呼和掌声。


  3月30日,历经73天的精细化救治与护理,宝宝纠正胎龄37+2周,体重达2.3千克,完全经口喂养,奶量约60毫升/次,各项指标稳定,顺利出院,回到了父母的怀抱中。出院后,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将继续随访指导,追踪其后期生长发育。


  用爱守护早到的天使


  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建科以来收治多名孕周小于28周、出生体重小于1000克的超早产儿,其中最小出生孕周26周,最低出生体重700克。


  在整个救治过程中,医生、护士、家长三者缺一不可,而家长的坚持、信任、理解为孩子的救治赢得了希望。如果说每个成功都绝非偶然,那么精细化的管理与高水平的救治能力是成功诊疗的基石。近年来,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医护团队在儿科主任卓潮凯的带领下,运用规范、先进的救治策略,使得成功救治早产儿的最小胎龄和最低出生体重不断刷新,本次宝宝的成功救治也标志着该院新生儿科对危重超低、超早产儿的救治技术在不断进步。该院新生儿科副主任蔡旭城说:“守护早到的天使,是令我们骄傲的职责。新生儿科医护人员会用爱对待每一个来到这个世界的天使宝宝,因为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见见这个世界,才有了我们最美好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