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百岭天主教堂: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师战斗旧址
发布时间: 2021-04-28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惠来东港镇百岭村是一个教会村,村里的标志性建筑为百岭天主教堂(见图。陈其泰 摄)。这座创立于清代的教堂,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师战斗旧址。

  走进村子,远远就能看见巴洛克风格的建筑,两旁迎风轻曳的棕榈树似在列队迎宾。高耸的钟楼、灰白色的外墙、少量金黄色的装饰墙砖、蓝色的玻璃窗、彩塑的壁画,西式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潮汕本地的建材装饰,让整座教堂的庄严肃穆之感被一种清新文艺所掩盖。堂内空间宽阔,分上下两层,皆设有唱诗礼拜的座位。房顶与二楼两廊之间以拱形架构相连接,在楼下放眼望去,延伸出柔和的层次感。在圣堂后院的二层神父楼——海星楼的门楣上,还能看见灰塑的“1902”字样。大革命时期,百岭村的反革命组织“白旗会”便是利用教堂楼高的优势来抵抗中国工农革命军的。

  大革命时期,在国共合作的形势下,海陆丰农民运动发展形势一片大好,尤其以农民协会为主导的乡村政权,带领农民开展减租减息斗争,使封建地主既得利益大失。眼见江河日下,陆丰县南塘镇几大村庄地主收买地痞流氓,联合成立抵制农会、分裂农运的武装组织,名为“白旗会”。“白旗会”成立后,在当地一带肆意妄为,农会活动也因此受到影响。1927年11月,海陆丰苏维埃政府建立,让海陆丰乃至东江地区的农民运动得到迅速发展,农会组织也得到巩固。在反封建斗争的高压下,“白旗会”的嚣张气焰受到打压。1928年初,由彭湃、徐向前、叶镛、袁裕率领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师抵达海丰,与第二师胜利会师。第四师到来后,东江特委决定从第四师抽调第十一、第十二团,由彭湃等人率部一路向惠来东进,准备捣毁“白旗会”。

  但封建官僚地主并不善罢甘休,他们以海陆丰保安团队队长陈子和为代表,勾结海丰戴鸿飞、马思逵两支保安队武装残余,煽动拉拢周边十六个村子的地主,联络惠来百岭村以萧觉为首的地主民团,组成“白旗会”反革命联盟,在海陆丰一带聚众暴乱。

  陆丰博美是第四师东进的第一关,这是去往东南方向的道路要冲,亦是“白旗会”镇守之重地。第四师两团抵达博美后,将其克复。“白旗会”经博美一战,已元气大伤,陈子和、戴鸿飞、马思逵等保安团残余逃至惠来葵潭,地主民团团首肖觉则逃回百岭村。他利用当时百岭天主教堂后院的神父楼高大的教堂以及周边民屋围墙,建造了一个易守难攻的防御阵地。在革命军到来之前,他便派人在民屋天台上布下枪眼垛口,在围墙上架设炮台,命悍匪把守。

  1月16日,第四师两团进入百岭村。惠来农民赤卫队联合陆丰南塘、甲子、湖东、碣石、博美等村赤卫队,配合革命军参加攻打百岭村的战斗。因为教堂高墙重重防守,作战部队采用四面围攻的方法,攻打死守孤城的敌人,但激战一夜未能将其攻克。后改用对寨墙三面进攻,以强大火力攻进村内,敌人在此攻势下夺路逃散,百岭教堂终得攻克。

  如今百岭村内这座扩建为800多平方米的大圣堂,主体建筑为一座高逾30米的钟楼,约有10层楼高。气势恢宏的建筑让人很难联想到革命时期在这里燃烧过的战火。但绕过百岭村天主教堂进入老寨,旧时村貌并无太多变化,年久失修的房屋墙上,依稀可见曾经战斗时留下的炮眼和枪孔,似是无声诉说着那段属于革命军在此战斗的光辉历史。

  ——摘自《中国红色文化记忆·惠来》


(编辑:孙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