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青少年3个年龄段如何防控近视
发布时间: 2021-07-21 来源: 北京日报 作者:

  近年来,临床中出现了不少高度近视的低龄患者,即十二三岁便出现600度以上的近视。北京中医医院眼科主任杨迎新说,儿童青少年时期的近视如果得不到有效防控,一旦发展成高度近视,成年之后罹患病理性近视和其他眼部疾病的概率就将明显增加,甚至有致残、致盲的风险。因此,对于家长来说,随时关注孩子的视力情况并尽早进行近视防控,意义重大。

  儿童青少年时期不同阶段的近视防控目标不同,具体可分为3个年龄段:0岁至8岁、9岁至13岁、14岁至18岁。

  0岁至8岁

  防止远视储备过快消耗

  这是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第一个年龄段,关键词是“远视储备”,防止远视储备过快、过早地消耗。

  人出生时一般会有300度左右的生理性远视,即为远视储备。随着年龄增长,眼睛逐渐向正视化发展,远视储备会逐渐被消耗,若远视储备消耗过快,就容易引起近视提前发生。医生通过散瞳验光等专业检查,可以了解孩子的远视储备余量。孩子到了9岁左右,远视储备还能保留100度左右,是比较理想的。因此,杨迎新建议在孩子8岁时,到正规医院眼科建立屈光档案,并且每半年检查一次视力。此外,临床中还有一些“屈光参差”的病例,即一只眼睛近视,一只眼睛不近视。这种情况更复杂,对孩子立体视觉的发育、对距离的判断都会造成影响,一旦发现应尽早治疗。

  9岁至13岁

  减少近距离用眼增加户外活动

  这一年龄段近视防控的关键词是“近距离负荷”。随着学习任务的增多,孩子的“近距离负荷”(指平面的、近距离的视觉)会增加,但儿童视觉发育最需要的是户外的动态视觉,如远和近的变化、立体视觉的变化等。这一阶段,孩子的身体处于迅速发育的阶段,眼睛轴距也在快速发展,一旦近视,发展的速度会特别快。家长要注意,如果孩子总是近距离看书或总是眯着眼看东西,那么就有可能是近视。杨迎新建议,家中常备一个3米或5米的视力表,以便观察孩子的视力变化,同时减少孩子近距离用眼,并增加孩子户外活动时间,每天1到2小时为宜。

  如果要量化近视度数的控制,可以一个10岁200度近视的孩子为例。在10岁至18岁的8年时间里,假设有400度的近视度数增长空间,那么孩子每年的近视增长度数就要控制在50度以内,25度以内则更加理想。这一阶段可以通过佩戴角膜塑形镜等方法来进行控制。杨迎新提醒,近视是不可逆转的,除了尽力防控之外,还要防止近视向高度近视、病理性近视发展。

  14岁至18岁

  控制在“600”和“26.5”以下

  这是儿童近视防控的第三个年龄段,关键词是“高度近视”。防止近视变成高度近视,也就是预防成年后高度近视向病理性近视转化的可能。病理性近视是一种致盲性眼部疾病,如视网膜脱离、黄斑出血、视神经萎缩等。

  有两个数字家长要注意:“600度”和“26.5毫米”,前者是指近视的度数,后者是眼球的轴距。近视度数在600度及以上、眼轴长度在26.5毫米及以上,即为高度近视。如果在18岁之前,近视度数可以控制在600度以内,眼球的轴距控制在26.5毫米以内,那么之后随着身体发育定型,眼睛的度数和眼球轴距基本不会再发生明显变化。如果在18岁之前,眼睛超过这两个数值,发展为高度近视,那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度数和轴距可能会不断增长,从而增加了高度近视向病理性近视发展的可能。

  杨迎新介绍,如果准备在成年之后通过各类矫正手术解决近视问题,前提条件是非病理性近视。病理性近视患者由于眼底有病变,是无法进行近视矫正手术的。总之,防控近视要多种方法相结合,其中,减少近距离负荷、增加户外活动是贯穿始终的有效手段。

  延伸阅读

  中医疗法能不能防控近视

  用中医的方法可以防控近视吗?杨迎新介绍,著名针灸学家贺普仁教授在50余年的针灸临床经验基础上,提出“病多气治,法用三通”的学说,简称“贺氏三通法”。借此原理,我们将微通、温通、强通的贺氏三通法引入到眼科近视的防控中。

  具体来说,微通是通过传统的耳穴压丸,选取与近视相关的穴位(神门、肾、肝、脾、心、眼等),进行微而持久的穴位刺激,达到改善睫状肌微循环和养血明目的作用。通过刺激相关穴位,可改善眼部经络气血运行,解除眼肌痉挛及疲劳。

  温通是采用雷火灸对额部、眼部、耳部等穴位分别熏灸,可通过温热的作用,疏通眼部气血、通经活络、提高血液循环,以提高眼部的代谢功能及调节睫状肌痉挛,达到缓解疲劳、预防近视的效果。

  电梅花针配合中医按摩手法,具有强通的作用,这也是贺氏三通法中作用最强的疗法,通过对患者的穴位刺激,可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增加眼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改善代谢,从而达到防控近视的目的。

  通常三种方法相互结合,效果更好。但是否适合中医疗法,家长需带孩子就诊后,由医生根据个体情况而定。


(编辑:孙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