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帮大学新生迈好第一步
发布时间: 2021-09-06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记者 林春晓 通讯员 王子烁


  随着各大高校陆续开学,我市又有一大批大学新生,将分赴各地高校求学。这些年轻人似一群雏鸟,要飞上更广阔、更高的知识天空练硬双翅,储存将来报效祖国的能量。


  都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子们初次远离家乡和家人,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独立生活,难免会碰上各种新问题。连日来,怎样帮助他们迈好大学第一步?成为不少家庭关注的话题。


  准备1 置办入学“行头”,兼顾生活方方面面


  大学新生入学后吃住都在学校,期间所需的生活和学习用品,均要独立解决,不像以前在家乡读中小学,可由父母就近帮忙代办,必须在读大学一年级时做好长远计划和准备。


  家在榕城仙桥、从揭阳一中考上北京师范大学的李洋,在接受记者采访中介绍,他将于9月上旬到北京读书,目前在家人和自己的努力下,已准备好一切出发前的物品。


  记者看到他列出的一张清单,上面写有密密麻麻的8类物品,其中分为生活和学习两大项。


  像生活物品就有行李箱、床单、被子、枕巾、台灯、水杯、剃须刀、夹子、指甲钳等。学习用品中,有手提电脑、充电器、手机、笔、簿、书等。另外,还有行军散、皮炎平、云南白药等药品,以备上学期间身体不适可用。


  “需带的东西比在揭阳读书时多了几倍,一些物品我已从网上购买后邮寄到学校,不用随身带,另有一部分到北京后再买。这次幸亏有父母及朋友相帮,我才能完成这件事。还是父母生活阅历丰富,做事想得全面、细致。如果没有他们提醒,我不知道该带什么,这次入学用品共花了1万多元。”李洋说。


  近日,记者采访我市以644分佳绩考上中国人民大学的小伙子涂成思,他毕业于揭阳一中。


  当天,小涂正在家中收拾行李,外公拿出一个耐用的袋子,让他把录取通知书、身份证、银行卡等重要物品装进里面,并反复交代:“这几样东西非常重要,尤其是中国人民大学寄来的录取通知书,这可是你苦读十几年书换来的,特别珍贵,出门要保管好,万一丢失,是任何钱物无法代替的。”老人还教给孙子几种防止证件被偷或丢失的办法。


  到外地长期生活起初可能会水土不适,该怎么解决?涂成思提出这个高校新生普遍关心的问题。


  曾经走南闯北的外公,用自己多年的亲身经历,建议孙子带上家乡的水和食物,在一开始时的饮食上“兼顾两地”,慢慢适应过渡,此外,还要坚持锻炼,以适应四季的气候变化,快速融入大学生活。


  准备2 传授处世之道,帮助学子融入新生活


  高校师生来自五湖四海,什么样的人都有,怎样和大家相处?遇到问题该如何处理?尤其是当从未见过的新情况突然发生在身边时,要用什么对策?这些均是大学新生需要面对的新考题。


  在这方面,有不少家长会为自己的儿女传授为人处世技巧,并积极出谋献策帮其解疑释难、指点迷津,助推他们迈好大学生涯的第一步。


  居住榕城区上义社区的王喜胜、林少玲夫妇,便是这样的人。他俩的长子王梓浩刚考上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过几天就要到广州读书。


  当记者来到王梓浩家中采访,母亲正在教儿子洗衣服和用针线缝衣扣,这种生活技能是儿子所缺的。


  “把线穿过缝衣针眼后,线头需打上结,防止中间滑落,再将脱掉的衣扣放在原位上,用线缝紧。”听母亲细心讲完,19岁的王梓浩触景生情,顺口念起一首名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儿行千里母担忧,作为父亲的王喜胜也是如此,他告诉长子:“出门在外,对人热情真切,可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取得对方的好感和信任,也给自己增加了成功的机会。”


  同时,王喜胜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教导孩子出门在外要保持必要的戒心和一定的安全距离,以防被骗上当。


  随后,他还向儿子提供一个怎样迈好大学生活第一步的“样本”。首先要以宽容大度的心态,学会与来自天南地北的同学们相处,把合得来的人划入“朋友圈”。积聚这些人脉资源,对在校学习乃至以后融入社会,均很有帮助;其次,平时多为班里及同宿舍的同学做好事,给大家留下一个好印象。当碰到同学有困难需要帮忙时,要敢于担当,积极替对方排忧解难,让人感受到结交你这个朋友有用;再者,当碰上和同学发生矛盾时,一定要靠理智及时化解。如果自身力量难以解决,要马上请其他同学或老师、管理人员出手相助,千万不能激化矛盾,造成难以挽回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