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柴大炮吓走洋枪队
——老德围村“三·二九”反“围剿”斗争
发布时间: 2021-09-06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洪胜华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反革命浊浪很快波及广东揭阳。揭阳县国民党反动派的头面人物组成“清党委员会”,妄图逐个扑灭农村的革命力量。


  1927年4月30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晨,老德围村农会执委洪慈贵、洪学元接到上级送来的紧急情报:敌人出动一个营的军队,配合地方民团共五六百人,准备向揭阳县第三区各村农会进犯。


  原来,  “四·一五”反革命事件之后,国民党潮梅警备旅驻揭阳二个连的军队要开往普宁镇压农军,在普宁八乡被农军消灭。潮梅警备司令部派团长陈泰运率兵再到普宁镇压农军,路过揭阳城,国民党揭阳县长丘君博送上“售命金”,要求其转道白塔镇压农军,并制订了阴险计划:先打击外围的革命势力,再集中兵力荡平老德围村革命力量,以便杀鸡儆猴。


  情况紧急,农会执委立即发出通知:到田间劳动的即回、走亲戚的速归,准备全力抗击敌军进剿。


  老德围村位于玉塔墟(现白塔镇区中心贸易市场)西侧,是连接揭阳、普宁、丰顺3县的交通枢纽,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农会执委决定:以守为主,保存实力,等待外援,伺机反击。并明确要求各人要坚守岗位,听从指挥,战术要灵活,洋枪要轮换位置,迷惑敌人。俗话说“兵不厌诈”,要沉着战斗,力求弹不虚发。


  上午10时许,只见西南方向远处霖田村上空升起几柱浓烟,接着烧成一片火海。这是穷凶极恶的国民党反动军队前来“围剿”干的恶行,乡亲们个个咬牙切齿,怒火填膺,气氛也随之骤然紧张。继而,人们发现,老德围村南面方向“六亩围”树下(后为塔西小学地址)敌军密集,国民党县长丘君博和国民党军官及反动乡绅鱼贯相随,直冲老德围村而来,把老德围村包围后便发起冲锋,枪弹声铺天盖地。


  “大家沉住气,听指挥射击”。农会执委洪慈贵、洪学元和自卫军队长洪阿斗、洪瑞泉到处吩咐着。“开火”!洪慈贵一声令下,一阵密集的愤怒的子弹射向敌群。被击中的敌兵呼爹喊娘哀叫着,他们料不到我军有如此猛烈的回击,慌忙后退,有的跳进小溪里掩避,有的躲在旮旯处保命,有的躲在蔗林、果树后。我自卫军队员弹不虚发,只瞄准敢于露出溪岸的人头和走出树后的敌兵射击。那边一个敌兵被击中翻落在沟渠里,这边自卫军发出欢快的笑声:  “中了”!自卫军队员情绪高涨,越战越勇。敌军几次企图上岸冲锋,均被我军压下去,未能前进一步。


  老德围村“老书斋”厅里,平时摆放着一门柴大炮,是村里的能工巧匠洪志闲带领洪廷南等设计制作的木质土炮。土炮用坚固木材锯半掏空后,再合拉紧固制成,村里贤达洪文吏(又名洪石部),用火药、铁片、碎玻璃等制作“炮弹”,射程为一百多米至数百米,一般不会炸死人,但能炸人致伤残,且炮声很响,可防匪患,柴大炮平时搁置闲放,只有过年游神时,才装上火药炸响当礼炮用。洪阿斗和洪瑞泉参加县农会自卫军骨干培训班时,教官有指导过装弹打枪、填炸药、放炮、开炮之事,回来后也曾暗中摆弄过柴大炮。因而,备战时特别嘱咐把柴大炮摆放于大寨门内埕上,并亲自掌握指挥开炮时机。正在敌兵又蠢蠢欲进攻之时,洪慈贵高声命令“柴大炮开火”!“轰”的一声,炮弹虽炸过了头,但见浓烟滚滚,弹片四射,敌兵吓得头也不敢抬,两军再次进入对峙状态。


  敌军不退,援军未至,形势仍使人心急不安。村农会执委洪慈贵、洪学元和洪阿斗、洪瑞泉4人碰头商议,决定派人出村探听消息。“我去”!应声而出的是自卫军老队员洪林波。未等洪慈贵他们几人答应,洪林波已手执大刀而去。洪林波从村后坠楼而下,越过果树园,穿过田埂,向大寨内村跑去。快接近村口时,被埋伏的敌军击倒,子弹中背穿胸,这位自卫军老队员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洪林波的牺牲,洪阿斗悲痛不已,他来到柴大炮旁边,亲自装填炮弹、瞄准,根据他观察的敌阵位置,对准一棵荔枝树——显然是敌军设的临时指挥所发射,  “轰”的一声,不偏不歪,正中荔枝树,只见烟雾弥漫,沙石玻璃片、铁片四射,炸伤了几个敌兵,吓得敌兵伏在地上不敢动。洪阿斗又迅速装上炮弹再发射一炮,又在荔枝树顶上炸开来,又炸伤了几个敌兵,敌军又一阵惊慌忙乱,害怕农军有大炮、有真家伙,伏在地上更不敢乱露头了。


  夜幕逐渐降临,敌军怕我自卫军乘夜摸黑出击,便在放了一阵冷枪之后,乘黑向揭阳县城方向退去。我军乘势扫射,敌军狼狈逃命。“三·二九”反“围剿”战斗,击毙敌兵3名,打伤、炸伤敌兵近10名,我方自卫军队员洪林波不幸牺牲。


  老德围村“三·二九”反“围剿”战斗,取得了抗击国民党反动军队“围剿”的重大胜利,有效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荡平老德围革命力量、杀鸡儆猴、镇压农民革命力量的罪恶阴谋,是潮汕地区人民革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优秀战例,创造了农民自卫军土枪土炮战胜国民党正规军的奇迹,老德围村人民这段用信念、勇敢、智慧和鲜血染成的历史必然载入史册。


  (编辑: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