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振兴乡村中的书院建设
发布时间: 2021-09-06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彭妙艳

  基于乡村“人才振兴”“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的迫切需求与历史机遇,美丽乡村建设正以广阔的胸怀,迎来各种具有实质意义的尝试与探索。而新型的书院建设的植入,正当其时。


  经有些地方的实验证明:作为当前乡村振兴有效举措之一的书院建设,是探索“文化乡建”的重要“抓手”。以书院的形式为载体,可以发挥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村落、民居,培育文明乡风,聚集和培养致力乡建的人才,以及促进文化交流平台的搭建等作用。外地的经验表明:在“文化乡建”的体系中,以书院的形态,可以植入艺术创作与文化创意,可以开展游学研学,可以举办学术讲坛与文化交流,有心人可以促进图书阅读、艺术鉴赏,可以营造文化康养与乡村民俗。有以在这个文、农、旅产业融合平台上,实现以文塑旅,带动农民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大业。


  资讯显示:有些地方已先“试业”并取得一定成绩与经验。如新近看到的一份材料,就报道了有些地方相继成立乡村书院,而且已经各自探索建立出当代书院发展新模式,成为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村民增收的品牌项目。其中北京江螺书院、浙江楠溪书院、云南中和书院提供的经验启示,无论采用哪一模式,想要书院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就得结合区域的生活、生产、生态“三生”,细化自身的结构与布局,实现书院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有效衔接。像江螺书院的美育拓展与美育研究,楠溪书院的国际文化交流与写生基地、中和书院的艺术文创与乡村民俗等,无一不是基于当地人文、自然特点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各地书院经营的情况,虽然大体上还是以文化传承,传播为主要责任,但实质上与传统意义的书院职能如教书、著书、编书等已有诸多不同。特别在于传播内容不仅是基于经典典籍、面向乡里的文化教学,而是更多地结合非学科教学和地域文化等内容,对象是包括游客在内对之向往的各类人群。


  书院的成立,从背景上看,有地方政府主导、院校牵头、企业赞助、专家支持、乡村落地等多种模式和因素,从其勃发的气象上,可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全面振兴乡村的希望与机遇。


  毋庸回避,作为“新生事物”,当代书院在当代乡村建设中怎样妥善发展,也有诸多需要面对的问题。外地有部分基层干部对于“文化振兴”,重心只停留在“产业振兴”上,而不是深入结合区域的“三生”等综合元素做出长期的规划,或一味贪大求快。也有的在书院于乡村振兴建设的定位和作用仍不够明确,产业结构体系的联动性不足,有效协调各方面力量的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这些,都是后之来者要办好事情需予克服、避免,才能保障顺畅发展的。


  还有,在书院建设、经营方向模式上的创造与创新,也因为“前无古人”而有很大发挥空间。


  总之,作为一个乡村建设“方向”,当代书院建设大有前途,关键是能有适合区域“三生”的创造、创新,有随时改进和完善模式与经营的信心与能力,使然,当可开辟出这里的一番“新天地。”


  (编辑: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