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是什么导致了“中国式审美”被群嘲?
发布时间: 2021-10-25 来源: 红网 作者: 张庆文

  ————本文系红网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最近,一张全运会上的照片在网上疯传,成为很多人津津乐道的话题。这是在场地自行车团体追逐赛上,山东女队获得了冠军。4位姑娘打破了全国纪录,也夺得了本届全运会的第七金。原本是一件充满荣誉感的事情,结果大家的关注点都集中在姑娘们的运动服上。白底红字的紧身运动服,裆部还印着一个硕大醒目的“红苹果”,实在是很“吸睛”。


  正是由于这件事,“中国式审美”又被网友骂上了热搜。其实山东自行车队从2013年就开始用这个队服了,据相关人士介绍,队服上的红苹果是为了宣传山东苹果而做出的设计,裆部加厚是为了缓解骑行中座椅与人体之间产生的摩擦。有一说一,这样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最后的效果却不尽人意,到底是设计师的错?还是负责拍板此方案领导的“锅”?其实不论是谁的过错,导致此类事件出现的根本问题其实是审美的原因。不仅仅是这次的全运会赛服,还有北京环球影城酒店兵马俑主题套房、大行其道的各种奇葩建筑、土味喊麦、洗脑广告……甚至有人调侃,中国式审美,已经统一于大红大紫,统一于甲方审美,统一于体制审美。正如画家吴冠中所说“今天的中国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


  中国式审美不是没有美过:唐代的雍容华贵,宋代的婉约素雅,明代的多元艳丽,水墨画里的留白,唐诗宋词的雅致,丝绸刺绣的韵味,都是独属于中国的精致与美丽。木心曾无比骄傲地说:“中国的器物,中国的雕塑,之成熟之高雅,一上来就独步世界。”


  所以,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现如今“中国式审美”的被群嘲?


  首当其冲的就是对美不认真、不负责的态度。中国从来都不缺懂审美的人,只是有些人不够用心。比如说每逢节日晚会,必出精品的河南卫视。火出圈的《唐宫夜宴》、收获无数国人好评的《芙蓉池》、美到让人头皮发麻的水下飞天节目《祈》、传统文化与现代舞美完美结合的《七夕奇妙游》。这充分说明了要想创造出真正的美,不用心是不行的。


  其次,就是审美集体无意识的影响。更多时候,中国式审美的普遍问题在于,不是人们不追求审美,而是对美没有概念。你怎么知道在你眼中看起来low到爆了的穿衣打扮,不是人家在出门前费尽心思搭配好的?你怎么知道你眼中的“清流”,在别人眼中不是一种俗气?钱钟书在《谈俗气》中就已经提出,“俗”这个字眼太主观,不同层次人的审美,不管所处层次是高是低,永远对其他层次充满鄙视。我们的美术市场貌似很繁荣,然而那依然是停留在学院、画家和高端市场之间的小众勃兴,真正的大众对“美”的认识,依然停留在一个无意识的阶段。


  最后,就是不得不提的审美教育的缺失。大众的教育,没有美术,“先知美,而以术为之”即发现美的方法,是谓“美术”。可怕的不是审美奇葩,而是奇葩的审美代代相传。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获取审美的资源。所幸的是当文化开始发声,审美也跟着崛起,我们自然而然地开始思考:中国式审美到底该是个什么模样?美,其实是没有标准的。中国式审美从来都不拘泥于固定的套路,它的美是独具一格的,是别开生面的,是兼容并济的。中国之美于每个人均不同,却又在许多印象上不谋而合。中国之美,在于建筑,在于乐曲,在于诗词,在于每一个中国人。


  但是,我们也要明白,培养属于中国式审美的必要性。就像美学大师蒋勋说的:“缺乏审美力,是一种绝症。”不认真的态度、审美的集体无意识、美学教育的缺失,让我们的精神世界越来越匮乏,生活越来越枯萎。我们感受不到生命的美意、来自大自然的馈赠,满心满眼只有焦虑、低头赶路。但人生就如同张世英老师所说,有四种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只有拥有审美力的人,才能体会到人生姿态的丰饶与深厚。


  文/张庆文 (宁夏大学)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1/10/25/10327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