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溪南街道:水阴一方土,人文风华彰
发布时间: 2022-06-16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记者 蔡逸龙

●“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


溪南街道鸟瞰。郑楚藩 摄

溪南街道机关办公大院。阿 龙 摄

溪南街道位置图。阿 龙 制图

临江南绿廊溪南段。阿 龙 摄

溪南文化公园。阿 龙 摄

溪南街道党工委书记魏树忠(右)接受记者采访。郑唐将 摄

乾隆《揭阳县志》渔湖都图上的溪南古村分布。阿 龙 截图



  从临江南路西寨路口南行,沿西寨新兴路至天福东路口,折东行205米,就来到榕城区溪南街道机关驻地。溪南街道是1995年4月设立的镇级政区。


  2022年仲夏时节,我们“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采访组走进溪南,这是我们继中山、榕华之后采访的第3个街道。


  由宋历清,古村遍布


  溪南地区的人文历史,可溯至北宋时期。张姓一支从外地迁到北河下游西岸定居,因河汊密布,人们称河汊为洋,遂被称为张厝洋。张厝洋创村时,为海阳县辖属,直到南宋绍兴八年(1138),朝廷重置揭阳县,张厝洋才隶属揭阳县渔湖都,故当地有“未有揭阳,先有张厝洋”之说。


  揭阳县复置后,一批批移民从外地迁来,在距离县城稍近的渔湖都落居,溪南地区实际上也分布着跟张厝洋一样的小村落,只是这些村落在1000年的时光里消失了,地方文献存载下来的,多是在发展中壮大下来的村子。


  元末,漳浦(今属福建省漳州市)人陈振东举家迁来揭阳县渔湖都,选中了北河南岸这片土地,于此安居置业,后来形成了村寨。陈振东的儿子们,除留在本寨居住的陈知书外,陈学士迁到东边创村,陈奇峰迁到南边,陈鉴湖迁到西南边。这四地在发展壮大之后,形成村落,本寨的以西东分为西溪南、东溪南,南边的称顶乡,西南边的则称为古厝洋(今榕东街道南厝村)。


  进入明代,北河东岸桃山都塘埔王姓一支,迁到西岸的溪南地区来,创了龙砂仔村。海阳县古巷(今属潮州市潮安区)陈姓一支,原为揭阳渔湖古家洋(今榕城区榕华街道旧寨村)后人,也在明弘治年间(1488~1505),回迁至渔湖都的东北部创了李(里)网村(今仁辉村)。明末,又有一批移民迁来,蓝田都潭前王氏一支,创下乌石村;磐溪都桂林刘氏一支,创下刘厝村;郑姓一支,创下庵边村;东寨陈姓后人,创下竹林村。


  清代,又有一批新移民迁来。潮阳港底(今属关埠镇)曹姓一支迁入创下曹厝洋;林姓一支迁入,买下了欧姓的田地,仍沿袭欧厝洋的名字;又有一林姓迁至官溪洋定居,后繁衍为大族,官溪洋原有官、潘、吴姓居民,后陆续迁走;椟松郑姓一支迁入,定居涂厝巷(今陶厝巷)。


  至乾隆年间编修的《揭阳县志》,今溪南地区共有村子12个,分别为许厝洋、乌石村、西溪南、东溪南、龙砂仔、李(里)网村、竹林、欧厝洋、曹厝洋、张厝洋、官溪洋和涂厝巷。


  许厝洋原来在乌石村的西侧,但后来,村民东迁到龙砂仔的西侧,今为龙飞村一个经联社。竹林村原在后宅村的南侧,后东迁至张厝洋东边,今为新联村的一个经联社。而我们在乾隆县志的渔湖都图上查到的潘厝洋,原为潘姓居民村子,曾与溪南陈姓三世祖结姻亲,后来,陈姓发展迅速,潘姓迁至南边的枋桥头(今渔湖街道中联村枋桥经联社)定居。今东寨村仍有潘厝围地名。


  戏剧之乡,梨园璀璨


  溪南地区是潮剧较早的流传地之一,考古发现印证了这一点。


  1958年,在西寨村的一座明代“黄州袁公”古墓中出土了明嘉靖年间(1522~1566)的手抄南戏剧本《蔡伯喈》。考古学家按照潮汕地区墓碑制式考证,黄州袁公是明代本土艺人,因而随葬品有南戏剧本的手抄本。此项出土文物为明中叶以前揭阳各地演戏之风甚盛提供了佐证。


  明初,南戏传入潮汕地区时,以中原正音演唱,称为“正音戏”或“正字戏”。正字戏再与本地的演唱艺术融合,改用本地方言演唱,逐渐发展为一种新的地方剧种,即“潮音戏”。《蔡伯喈》剧本里就采用了一些本地方言,是南戏潮汕本土化“过渡时期”的产物。


  据1991年出版的《渔湖镇志》载,明末清初,潮剧在渔湖都各地广泛兴起,一些村子都建有潮音戏班及纸影班,渔洲乡(今联光村渔洲经联社)林端丛的万年兴班,从乡里唱到乡外,成为光绪十年(1884)渔湖都七大知名戏班之一,也为渔湖都享誉揭阳“戏地”“戏乡”美称添了砖加了瓦。


  民国时期,溪南地区的民间创办戏班如雨后春笋,西寨村民创立了纸影戏班,不久,在这个基础上成立了盛世兴潮剧班;渔洲村也成立了老赛宝、老赛宝丰潮剧班。这些戏班在发展中也培养了一大批潮剧艺人,如顶乡的陈木城,人称“好丑行”;官溪洋的林陈城,人称“名头手”;官溪洋的林陈北,人称“名冇胡”,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渔湖各地以各村旧剧社、旧乐馆、旧锣鼓班为基础改编为业余剧团,时全镇共有19个,溪南地区境内有张厝、顶乡等业余潮剧团。西寨村则成立“西光剧社”,自编自演小潮剧《黄花岭》和古装剧《风花雪月》等,享誉潮汕,这个剧社先后为省、县潮剧团输送了司鼓陈美松、陈思江,弦乐手陈武祥,小生陈奇巧,老生陈三迷等艺人。


  五六十年代,溪南地区境内又有东仁剧团兴起。改革开放初期,西寨老盛世兴班、仁辉老一枝香班等纸影班在各地巡演,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一批梨园子弟也成长为潮汕戏班的名人,西寨人、司鼓名师陈美松,东寨人、名武生陈木龙曾参加1957年的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并获得金奖。


  海内海外,名士良多


  溪南地区文化发达,一代又一代有识之士,为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特别是近现代,一批优秀人物被载入了地方史册。


  西寨村的陈维屏(1912~1992),民国时期曾任揭阳一中校长、揭阳县参议员;陈恒绵(1913~1998),1938年参加中国农工民主党,曾任饶平县政协副主席;陈燕发(1930~2012),曾任汕头市市长、揭阳市首任市委书记。


  仁辉村的陈忠(1927~2015),曾任汕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后石村的王世崇(1921~1992),曾任国民党第40集团军旅长、师参谋长等职,在抗日战争中立下了战绩,2015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王岳有(1921~2005),曾荣获广东省劳动模范称号。


  联光村的黄瑞隆,两次被评为广东省劳动模范,两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顶乡村的陈友储(1904~1976),培育出优良水稻品种“溪南矮”,先后获汕头地区和省科技成果奖,并被推广到全国各地和东南亚一带栽种,他也被评为县劳动模范。


  溪南地区还是知名的侨乡,一批人在出外谋生、艰苦创业获得成功之后,不忘家国,对家乡的各方面建设给予热情关注和大力支持。


  陈勤波,东寨村人,香港励孚抽纱商行经理。1951年往香港云咸街协助陈勤城金利抽纱行工作。1955年独力开创香港励孚抽纱行,自此生意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至1968年开始扩大经营范围,业务发展到美国各地。自任励孚抽纱商行经理。1986年至1991年,先后捐赠汽车给汕头市抽纱公司,捐资建设汕头市抽纱大楼,热爱家乡福利事业,捐资支持饮水改革和渔湖侨联大厦建设。


  陈勤周,东寨村人,开创香港金星抽纱公司,1956年往香港,在金利抽纱行做杂工。1958年自办抽纱门市及批发。1968年开始发展业务,创办香港金星抽纱公司。自任经理,现已退休,由其子陈炎锐负责公司工作。1989年改易香港金星抽纱公司。他热心家乡建设,捐资支持村饮水改革工程和渔湖侨联大厦。


  陈勤俊,东寨村人,香港利华公司经理。1962年往香港云咸街励孚抽纱行做工。1985年开始创办香港利华公司,发展抽纱业。自任经理,辛勤劳作,开拓事业。1984年,掌握改革开放华侨政策,下决心在渔湖开办“三来一补”抽纱企业,为搞活渔湖抽纱业,解决劳力出路,发展农村经济做出贡献。他热爱家乡福利事业,为建设村道、水改、改善民用电路捐资出力,捐资建设渔湖侨联大厦。


  陈文坚,仁望村人,任香港美景台超级市场经理。1947年往香港,开始以卖青果为业,至1960年开办青果、杂咸铺,辛勤劳作,励志创业,积累经验。1979年终于创办了香港美景台超级市场,出任经理。他热爱家乡福利事业,建设道路、雨亭、渡头,捐资改建村自来水工程和渔湖侨联大厦,及捐赠汽车一辆。


  设新街道,迈新征程


  溪南的名字,可溯至宋代,因位于北溪(北河)之南,故名。


  元末,陈姓迁入时,溪南已有一些小姓聚居。在陈姓逐渐繁衍成大族后,将聚居地称为西溪南(今西寨)和东溪南(今东寨),留存于清乾隆《揭阳县志》上的村子,就用上这两个名字,虽然分成两个村子,但溪南依然成为西溪南和东溪南的泛名。


  民国八年(1919),渔湖都划为7段(都下机构,大致与乡相似),溪南为7段之一。民国十五年(1926),全县基层改设为区(镇)、乡两级体制,溪南段改设为渔北乡。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2月15日,渔湖区人民政府建立,全区划为12个行政村,今溪南地区有仁联和溪南两个行政村。1952年,仁联村改称东仁乡,溪南村改称溪南乡。1955年冬,全区合并为5个中乡,东仁和溪南合并为溪南乡。1957年1月,溪南乡与梅联乡,以及原渔江乡的中联、阳美村合并为梅联大乡。同年9月4日,梅联大乡与渔江大乡合并成立红旗人民公社。12月,红旗人民公社改名渔湖人民公社,同时将乡改置为13个管理区,今溪南地区有溪南、东仁和新联3个管理区。1959年3月,管理区改称大队。在此后30多年的时间里,3个大队历经了乡、村委会、村公所等建制,但名称不变。


  1991年12月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揭阳市和县级榕城区。1992年8月25日,广东省政府批准揭阳市在渔湖镇划出19平方千米设立揭阳经济开发试验区。1994年5月9日,揭阳经济开发试验区扩至渔湖全镇。1995年4月,揭阳经济开发试验区在渔湖镇分设溪南、凤美和京冈3个街道。溪南村连同附近的东仁、新联3村划归新设置的溪南街道。溪南街道采用地域较广且较古的“溪南”为名,并将街道办事处驻地设于溪南村。


  溪南街道办事处将3村辖下的20个经联社重新设置为9个行政村,将溪南村改置为西寨、顶乡和后石3个行政村;将东仁村改置为东寨、龙飞和仁辉3个行政村;在新联村分置前光和联光两个行政村。


  当年,溪南街道办事处和新设置的西寨村委会均在原溪南村委会办公地办公。


  溪南街道的设立,使这片土地迈上了一个新的征程。


  街区发展,未来可期


  溪南街道设立后,经济社会各方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1995年,街道辖域仅有榕京路(今进贤门大道)、溪南路(今西寨新兴路)、东寨路和仁辉路几条道路,设为街道20多年来,市政道路建设迅猛推进,临江南路及北河堤围绿化带建设已由西北到东南贯穿全境;天福东路也由西而东进行拓宽建造;西寨新兴路拓宽为15米路面,于2019年建成通车;贯穿辖域中南部的环市东路也改建为宽40米八车道路面,于2022年1月建成通车。而跨越北河,连结揭东城区,驳接国道G206、G539两条干线的进贤门景观大桥和进贤门大道延伸线也在抓紧施工中,这个项目建成通车后,溪南将成为揭东城区进入榕城区的桥头堡,往返潮州、汕头的一批车辆将由这条城市干道快速直达榕城古城区。


  历经20多年的建设,溪南街道的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辖区有西寨、东寨和仁辉3个村级工业园,有工业企业260多家,上规模企业50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街道的龙头企业有揭阳市越兴实业有限公司、揭阳市群星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义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亮丰达实业有限公司等。


  在社会民生配套建设上,街道建有博盛汇金广场(在建)、锦熹透析医院(在建)、恒大绿洲小区,街道还建成了垃圾压缩站一体化项目。街道建有前乌石村公园、顶乡文化公园、前光文体活动中心、新联文体广场、溪南文化公园等文化娱乐设施,其中的溪南文化公园(位于西寨村),占地面积2.331平方千米,与临江南绿廊溪南段一道,成为最受当地市民喜爱的文化活动场地。


  2001年,溪南街道新的机关办公大院在天福东路和西寨新兴路交汇东侧建成投入使用。


  2022年4月,溪南街道划归榕城区管辖。截至2022年5月底,溪南有人口6480户约3万人。


  对于溪南未来的发展,溪南街道党工委书记魏树忠说,将在四方面发力:一是坚定不移夯实党建根基,全面深化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锻造一支能打仗、敢打仗、打胜仗的党员干部队伍;二是凝心聚力打造立体交通,以进贤门大桥为中心点,连接进贤门大道延伸段、湖心路、天福东路、环市东路“二横二纵”四线,全力服务主要道路建设、由线及面推动各村主次干道互联互通,形成布局合理、运作高效的现代化交通网络;三是慎终如始服务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着力引进高科技、大投资、多税源的创新企业、绿色产业,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协助辖区塑料、鞋业、模具、机械、五金等行业迭代创新、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地方特色品牌;四是竭尽全力建设宜居溪南,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加快推进进贤门大道延伸段拆迁安置区开工建设,主动配合、积极协调恒大绿洲小区、博胜汇金广场、揭阳锦熹医院、揭阳南开实验小学等项目加快建设,逐项完善宜居配套,同时结合乡村振兴、文明创建等专项工作,推动环境卫生再上新台阶,全面建成宜居宜业宜游新溪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