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护士协会经过公正、严格的程序,遴选出全省首批优质护理门诊专家及团队,并授予“名医护士工作室”称号。揭阳市人民医院放疗科副护士长、静疗小组组长陆素香获授“静脉治疗专科名医护士工作室”,这是我市首位且是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专科门诊护士。
市人民医院放疗科副护士长、静疗小组组长陆素香获授“静脉治疗专科名医护士工作室”。邹仰光 摄
率先开设静脉治疗专科护理门诊
年均PICC置管、维护近万例
据了解,“名医护士工作室”指的是有一定影响力和相关资质的护理专业团队,或由护理专家及相应学科人员组成的以护士为主导的学科团队。建设名医护士工作室有利于践行医学标准下的高级护理模式,拓展护理专业的广度和深度,对培育专科护理骨干和打造护理专业品牌工程具有重大意义。
市人民医院静脉治疗专科护理门诊于2014年在揭阳率先开设,负责处理全院静脉治疗管理、PICC置管、各类中心静脉导管的维护、相关并发症处理等,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专业护理和服务。近三年来,医院每年平均置管超千例,完成导管维护7000多例,患者满意度高,获得市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静脉治疗是临床最常见、最广泛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业内人士称之为“指尖芭蕾”,涵盖钢针、留置针、PICC、CVC、输液港等多个领域,护理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内外妇儿、解剖学、生理、病理、药理等基础知识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为病人制定个性化规范化的静疗方案。
静脉通路是患者的生命线,保护好患者的静脉通路,就是保护患者的生命线。静脉治疗专科护理不是简单的打针注射,如何选择静脉治疗工具、合理选择静脉治疗途径、减少静脉治疗并发症乃至对静脉治疗进行科学的管理,这些都是静脉治疗专科护理门诊精益求精的内容。
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多优质服务,陆素香开展了多个技术攻关与创新实践,参与创建的“揭阳市人民医院PICC护理创新工作室”被评选为2018年广东省“女职工创新工作室”示范点,并以第一负责人申请并开展隧道式PICC置管新技术。
隧道式PICC置管是在常规PICC置管基础上,通过建立一个皮下隧道,将导管出口转移到更适宜、更有利的位置,能够最大化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和安全性。新技术的开展也扩大了常规PICC置入技术的适用范围,让更多临床患者受益。
陆素香表示,专科门诊将继续为患者提供科学化、专业化、系统化的优质护理服务,并以建设名医护士工作室为契机,进一步扩大优质医疗服务供给,培养专科护理骨干,打造护理专业品牌。
PICC置管技术屡获突破
成熟开展婴幼儿、血管差等困难PICC置管
PICC导管是一种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上腔静脉处的导管,主要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胃肠外营养治疗、外周静脉条件差的患者。市人民医院已成熟开展PICC置管技术近十年,置管成功率高。其中,不乏婴幼儿PICC置管患者,尤其擅长婴幼儿、体重小、血管条件差、多次反复置管的困难置管。
近日,该院静脉治疗小组联合麻醉科手术团队,成功为一名33个月大的血液病患儿顺利进行PICC置管,为其提供化疗的血管通路。
该名患儿因面色苍白1月余、咳嗽6天收治入院,被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经过儿科医生团队缜密会诊,拟为患儿施行诱导缓解化疗。
然而,由于患儿年龄比较小,惧怕打针输液,就诊中经常出现哭闹,在采用药物镇定和家长配合下依然无法顺利进行治疗。针对这一棘手状况,儿科向静脉治疗小组发出会诊邀请。
静疗治疗小组成员王跃英专科护士会诊后认为,为患儿进行PICC置管后可以不用再反复穿刺,能够较好解决后续的打针用药难题。
但是,患儿年龄这么小,为其PICC置管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我们用超声机查看患儿血管,发现血管极细小,而且患儿血小板低,穿刺口要尽量小,最好能一针见血,送管更要温柔。”王跃英说。
经过周密准备, PICC置管团队与该院麻醉科团队在手术室为患儿施行PICC置管。在超声引导下,王跃英主管护师应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法,联合腔内心电图定位,克服重重困难后完成了挑战,为患儿成功置管。
“PICC置管后,患儿不用再承受扎针的痛苦,家长也松了一口气。置管至今没有并发症,管道使用情况正常。”王跃英说,“我们希望这根PICC能够陪着患儿一起打败病魔。”
(编辑: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