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桑浦胜景西来岩
发布时间: 2022-09-05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彭妙艳

  


  揭阳桑浦山风景区的西来岩。资料图片


  地都佳景属西来,奋力登攀志莫灰。


  仄径透迤三百级,巉岩汹涌万千堆。


  一声长啸峰峦动,半掬甘泉胸臆开。


  极目海天澄碧处,信知“好趣”在巅崖。


  这是潮州著名文史专家曾楚楠歌咏揭阳桑浦山西来岩的七律,对于外地人来说,西来岩是“养在深闺无人识”的“淑女”。


  要上西来岩,需循铁场与牛眠两山对峙处的一条长近千米的峡谷而行。不久有大石面南处镌“佛祖山界”,此处距离西来岩,尚有2里的山路,由此可见历史上西来岩风光得很,否则,何以能占有这么大的一块地盘?


  由“佛祖山界”石向北,是一条小山岭——长埔岭,两侧山坡,有怪石达4丈,呈长方形耸立,当地人称之为“蚊帐石”。蚊帐石正当山路转弯——向西拐处,钻过茂密的松树林,一个壮观的景象突现眼前——“远上寒山石径斜”,一道古老的石径,蜿蜒在山崖,沿途松涛起伏,显得若隐若现。远望尽头,但见云烟笼罩,宛如缥缈仙山。在桑浦山区,古人用一双双的手,筑了好多条石径,如鸡笼径、秋风岭径、风门径,但大多被旷日持久的历史泥土湮没了。就连明代名士薛侃为之写《记》,名噪一时的鸡笼径也仅仅保存了很短很短的一段石阶。至今还如此完好的,倒是这条名不见传的西来岩径了。


  石径约莫一米半宽,由于有好几处“壮志凌云”,于是给人造成“窄”的错觉。唯因其高、其陡,望下去是黑黝黝的乱石坑,望上去是绿幽幽的陡坡,人好像悬在半空,胆小的恐怕就要“高处不胜寒”了。但横下一条心,攀登一百余级,就到了一个小平台,平台上屹立着一座六角形的石门,景观为之大变。《地都区志》对石门有这样的介绍:“考其作用:一、增加道路的层次感;二、供年老的善男信女休息”。当初的建设者在这里是煞费了一番苦心;佛的“普度众生”看来也落实到这里了。


  在石门向东一面,塑有一副对子:“到头自有好趣;半路切莫踌躇”。就连这小小石门,也运用了双关的手法,为香客、游人鼓劲、壮胆。“究竟是什么好趣”?游客怀着探奇的心理,自然就愿意“越是艰险越向前”了。


  再走完悬挂于陡坡的百余级石径,北侧似有淙淙的水声隐约传来,那就是西来岩的所在。峰回路转,由岭顶折向北,一条山花簇拥的小路,步步向集藏着“好趣”的胜地延伸。小心翼翼地穿过大石覆顶的一段,眼前豁然开朗:一个几十平方米宽的平台,铺展在一条山岭的末端。如果是秋风送爽的季节,平台上开满洁白晶莹的菊花,一阵阵的清香在这里向周遭扩展、飘送。桑浦山的寒潭堀,有一条峡谷,长满野百合,素洁一片;在青年水库上方,又有一条峡谷,长满野蔷薇,色彩斑斓。百合谷、野蔷薇谷和这处菊花坪,是桑浦山三大赏花好去处。


  菊花坪的西侧,是一堆黝黑的巨石,中有一个洞口,这就是西来岩的所在了,“西来岩”三字还高高地镌刻在大石的顶端。如要制张俯视图,整个岩洞活脱脱一个“人”字。沿着“撇”进去,宽可三五人并肩行走深约三丈。中间有一道小石桥,桥边是一个石臼,不知是当年的僧人,还是后来占山为王的萑苻所留?有趣的是,眼看到了尽头,忽地“别有洞天”,洞向石隙斜出,露了天,又再入洞,循之而去,可见二通石碑,记载着清朝光绪年间善男信女捐建岩寺的芳名。从碑前转向南,有石阶数级,拾级而上,一个小平台,构建着一座阁楼式的屋宇,这可能就是往昔的僧舍了。建筑虽然简陋,可是那雅致的风格,也颇堪玩赏。倚阁楼前的栏杆眺望,但见近处,无数条或大或小的郁郁苍苍的山岭,如蜿蜒飞舞的龙;远处,是一马平川的榕江平原,阡陌如棋盘。绿色的稻海,辽阔无边;如练的榕江上,白帆点点。白云、蓝天、青山、绿水,构成一幅秀丽的潮汕风情画。


  由原路回归,循“捺”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八功德水”的石刻。在这石刻的下方,一泓清泉,奔流不息,水极甘冽。在海拔200余米的高坡,竟有如此充盈的泉水,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尤其是暑天,掬而饮之,那清爽,那甘甜,什么有名的矿泉水都会马上逊色。难怪乎知情的游客会不厌其烦,背了几个水壶盛装而去,大享其口福。在桑浦山南麓,自古而今流传着关于桑浦名泉的一首顺口溜:“一地兜,二狮喉,三虎尿,四头峁”。源出头峁的这条“八功德水”,名排第四,实在是有点委屈它了。迈进石门,有洞宽3丈,高2丈许,阳光透过罅隙照射进来,使四周石壁浮雕凸现,在西侧,是韦驮造象,线条古朴粗犷,且已严重风化,专家们考证为元朝时物。北面雕刻的则是坐莲观音,矜持、慈祥,十分传神。这可能是岩前寺院未建之时供人礼佛的“大雄宝殿”了。


  在桑浦山区,岩洞有的是,西来岩在奇绝方面独树一帜。难怪《地都区志·文化篇》给予它很高的评价:“面积十五亩左右,而且洞中有洞,大自然造化之奇,令人赞叹,于是不能不信服‘天下名山僧占多’诗句的哲理性”。


  “到头自有好趣”,已有了详尽的注脚。


  (编辑: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