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认识自闭症社交情绪和行为,更好帮患者走出“孤独星球”
发布时间: 2022-09-07 来源: 作者: 陈燕玲 通讯员 黄曼芬 许爱淳

孤独症也叫自闭症,人们将自闭症儿童称为“星星的孩子”。揭阳市中医院康复二区医生许秀娜解释说,自闭症是一类以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等反应为特征的发育障碍疾病。“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情绪的主要功能即扮演自我表露以及和外界沟通的方式。随着成长,情绪逐渐分化,伴随认知与肢体动作的成长,情绪的发展也逐步受到社会的规范与期待。”许秀娜说,自闭症儿童在这方面存在缺陷,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是社交沟通及社交缺损;二是局限重复行为及兴趣。


自闭症者社交沟通及社交缺损的表现


社会沟通需要一来一往的社交互动,这种双向的沟通发展一般在一岁前就可以自然出现。但自闭症儿童往往缺乏这方面的行为。


许秀娜举例说,自闭症的社交缺损一般表现为单向沟通。在生活中,自闭症儿童通常自顾自说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无法察觉其他人对话题是否感兴趣,也不会顾及他人在这次交流中的感受。其次,还包括很少响应别人的语言刺激,如唤名字后无回应等。在社交沟通中,也表现出欠缺分享物品的行为及情绪。一般儿童在分享物品中通过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可以获取他人的情绪是高兴还是生气,自闭症者往往缺乏这方面的分享经验,也无从知道别人的情绪。随着年龄的增长,自闭症儿童仍无法针对他人的情绪做出反应。他们缺少觉察他人情绪的能力,无法理解别人的痛楚,较一般人来说,自闭症的情绪很简单,没有什么矛盾复杂的情绪,所有的情绪都必须通过学习才能察觉与理解。


许秀娜提醒,家长要明白自闭症儿童很多行为及情绪都是因为自身能力的不足而不理解,并非脾气不好或者性格如此。例如,自闭症者出现攻击行为,对他们来说往往可能是舒服的感觉、开心的感觉,至于被攻击的人会不会出现不舒服的情绪他们不会理解及关注。生活中有些家长可能会通过打骂的方式制止这种不良行为,但往往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反而会加重刺激自闭症者再次出现更多的不良行为。因此,必须先教导自闭症者理解不舒服的情绪和感觉,并连结到这类事件后他们才能通过学习获得理解,可以用这种类比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别人的情绪反应,这样自我控制力才能逐步建立。


社交沟通中自闭症者还缺少主动性,日常生活中往往无法主动开始互动或对话,受到挫折或者受伤后,不会主动寻求安慰。社交沟通中,自闭症者非语言上的沟通行为缺乏也是社交缺损的一环,例如缺少眼神、肢体的接触。在婴儿时期尚未出现语言能力前,手指动作就是肢体动作的基本表征,自闭症者缺乏以肢体方式表达他们高兴及伤心的情绪。例如,缺乏面部表情,在喜怒哀乐情绪上,自闭症者脸上表情并没太大差异。


自闭症者局限重复行为及兴趣的表现


“局限重复行为可以表现为出现重复的语言动作形式,语言包括自言自语(与当时的情景无关的语言)或者鹦鹉学舌式的重复背诵。例如不管看到什么物品,都在重复会说的一个词语;也有可能半夜跑到阳台上背古诗。”许秀娜说,自闭症者重复动作还可表现为,不管什么场合都会出现晃动手指、鼓掌、踮脚尖等行为。


重复的行为主要是指对常规的坚持,例如对物品的摆放一致,对时间规律的准时度要求高,一旦出现改变,会造成自闭症者的情绪不安,并坚持要求回归原位,缺少变通性。


自闭症者对兴趣的反应也会迥异于一般人,会表现出局限、刻板的形式,并且他们的焦点及强度均迥异于一般人。例如,只对圆形的玩具感兴趣,或者在游戏中只对上下楼梯感兴趣。


临床资料还显示,自闭症者对痛感有超乎常人的忍受力,或是会出现对刺激的需求,如抠眼睛、捏皮肤。这些异常的行为表现常常与个体的反应阈有关。过高的反应阈需要强烈的刺激才会出现感觉反应,而过低的反应阈只需要少量的刺激就会出现较高的敏感反应。例如听到哭声就会捂耳朵,对软的物体高度排斥、敏感。


许秀娜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治疗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她表示,针对自闭症儿童在社交情绪表现中出现的不足应对症治疗,包括改善其核心的困难,填补自闭症儿童的社交不足,通过学习学会理解并感受。她还提醒,家长如对孩子的行为存在疑惑,有需要可到正规医疗机构接受检查和正规指导教学。


(编辑: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