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城区坚持以“微改造”方式,下“绣花”功夫推动古城修旧如旧,展现千年古城新气象。林碧鸿 摄
近年来,榕城区围绕“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目标和“三山两水一古城”空间形态布局,遵循“古城修旧如旧、保护为先”的准则,立足于“微改造、微治理”理念,聚焦风貌微更新、水系修复、新业态植入三个方面,全力推进揭阳活力古城改造提升,在切实维护古城历史风貌的同时,实现城市功能与人居环境的改善提升。
坚持高位推动,确保各项工作见实效
榕城区成立了以区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活力古城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专家咨询、规划建设、文脉保护、资源整备等“一办六组”,前移工作力量至古城一线办公,实现工作推进在一线、指挥督导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
同时,立足活力古城建设主阵地,将揭阳古城保护开发建设项目纳入全区“十四五”规划,制定《古城整体规划设计方案》《揭阳古城定位及业态策划方案》《揭阳古城4A景区规划5A提升方案》《揭阳古城业态引导建议意见》等文件,完成“揭阳古城保护建设总体发展方案设计”“揭阳古城游客服务中心建筑和景观工程方案及初步设计”和“揭阳古城总体运营模式设计和预招商及设计协同服务”3个项目,以高标准规划引领指导古城保护建设工作。
坚持保护为先,彰显历史文脉新魅力
在1.13平方公里的揭阳古城内,拥有揭阳学宫、古榕武庙、丁氏光禄公祠、揭阳城隍庙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贤门、揭阳县署围墙、百兰山馆等丰富的历史遗存遍布其中。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筑年久失修、河道淤塞、交通拥堵、乱搭乱建等问题成为制约古城发展的瓶颈。
古城要保护,民生盼发展。在推动古城建设的过程中,榕城区始终遵循“古城修旧如旧、保护为先”的准则,切实保护好“三山两水一古城”的城市空间形态。榕城区聘请专业团队开展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骑楼立面测绘与视觉信息采集、历史地理信息调查、房屋结构安全性鉴定等前期基础性工作,受到省住建厅的表扬推广。2021年,中山路等4个历史文化街区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实现了省级历史文化街区“零”的突破。同时,对古城历史文化遗产开展地毯式调查和拍照存档,收集文献档案近1500份,整理形成揭阳古城历史地图,并编制《揭阳古城》一书,为古城保护提供有力支撑和历史人文佐证。
坚持精细管理,展现千年古城新气象
榕城区坚持以“微改造”方式,下“绣花”功夫推动古城修旧如旧,加快推进古城核心区串珠成链,推动活力古城破题开篇,在激发城市生机活力的同时,进一步擦亮古城底色。
针对古城内大量民居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榕城区编制了《揭阳古城历史建筑、一般建筑物、构筑物的维护修缮技术指引》,严格规范古城建筑及风貌的保护管控,落实属地街道加强日常巡查和管理,坚守古城违建“零增长”红线。通过实施保护性改造,完成了思贤路、韩祠路口、观音仔街、城隍前路、中山路、环禁城巷道等古城重要道路的修缮建设,以及东环城路(东风河)、进贤门大道、榕华大道等古城周边道路的改造提升,实现了沿街路面的绿化亮化美化;通过推进“拆违治乱”,及时整治古城周边乱搭乱建等现象,强化周边环境整治,还原古城风貌,盘活空置地块并开辟为临时停车场,有效缓解进贤门周边交通拥堵问题。
坚持水岸同治,做活岭南古城“水”文章
古城之美,因水而生;街区繁华,依水绵延。古城水系是揭阳古城格局、肌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厚重的文史资源。榕城区全面推进水系整修和水岸同治,恢复古城水系与榕江南北河的自然连通,切实赋予老城灵气,助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榕城区实施古城防涝体系整治项目和古城水文化修复工程,对东风河进行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对玉窖溪、猛水河及其支流母仔河、方厝前河河道排口进行整治,打开连接榕江南河、北河的水闸,利用涨退潮水文特征,实现古城水系与榕江“母亲河”的自然连通,切实赋予老城灵气,做活“水”字文章。同时,切实抓好古城沿溪违建拆除,先后完成猛水河及其支流、南北窖、方厝前河清淤工程,拆除揭阳古城内河两岸违建200宗2100平方米。
坚持“以用促保”,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子
环境整治和道路优化,提升了宜居宜业宜游的基础,也为古城的活化利用增添优势。随着古城“微改造”的不断推进,这座千年古城多了不少韵味,而丰富的新业态必将激发千年古城的新活力。榕城区以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依托,坚持“以用促保”,加快闲置公房等国有资产资源整备和盘活利用,结合餐饮文化、茶文化、玉文化、书画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引进新业态,力求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业态集中、彰显揭阳独特历史文化的古城业态新格局。
目前,榕城区已全面完成古城范围4346宗共21.233万平方米直管公房清理移交,对古城内53家国有、集体资产和所有直管公房按照1:500地形图进行精准测量标识,形成“一房一策”分类处置工作思路。整合推出沿南窖溪公房、原东南小学、原表带厂、史巷横街片区、中山路与思贤路交叉口等五大文化样板,围绕“饮食文化、茶文化、玉文化、书画文化”四个文化品类先行试点进行招商,拟打造为特色客栈、民宿、茶馆和书店等示范业态。同时,重点抓好进贤门公园、滨江西湖文化创意产业带两大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加快打造文化地标。
随着古城渐进式、有温度的“微改造”不断推进,古城的文化商圈氛围日渐浓厚,更显文化韵味、更具游览趣味,点燃了文旅烟火气,带旺了古城“游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