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疆历史类著作,塔里木河是一个高频词,作为南疆地区的母亲河,塔里木河的影响无处不在。9月初,沿着塔里木河来到南疆的库车、轮台、库尔勒等地,看到横冲直撞的河流后,才真正领略大河之魅力与伤痛。
塔里木河发源于天山山脉和喀喇昆仑山,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穿过阿克苏、沙雅、库车、轮台、库尔勒、尉犁等地南部,最后注入台特玛湖。塔里木河全长2179千米,流域面积102万平方千米,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
史上,由于塔里木河如脱缰野马,经常改道,地理因此变成流动的。最明显的莫过于罗布泊“死亡之海”的形成,曾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湖,20世纪中后期因塔里木河被过度取水,导致下游断流,罗布泊周围沙漠化严重,至1972年完全干涸。走在轮台塔里木河边,大河既宽敞又浑浊,两边是连草儿都不愿扎根的沙漠,大风吹起的漫漫黄沙时不时跌入河中,如此日积月累,真担心大河被荒漠吞噬。
地理的流动也将王国、财富与生命变成流动的。古代西域三十六国的兴衰成败大体依赖河流走向,水草丰美时国家兴旺,河流断流时城池消失,水成为这片土地上最重要的主宰者。最著名的还是楼兰古国的消失,也因此造就人世间许多悲欢离合,僧侣的坚定、戌卒的感慨、商贾的欣喜、怨妇的惆怅……远古的气息仍保留在唐诗宋词的记录中,仍飘荡在塔里木河的水脉中,成为大河独特的印迹。
不仅人的生命飘忽不定,胡杨林的存亡也无法自主。在轮台塔里木胡杨林公园边缘,一片枯死的胡杨林或弯曲倒伏、或仰天长啸、或静默无语、或豪情万丈,“矫如龙蛇欻变化,蹲如熊虎踞高岗,嬉如神狐掉九尾,狞如药叉牙爪张。”没水的滋养,胡杨林无论两千年前多绚烂,而今都化作永恒的姿态矗立在戈壁滩上。是啊,环境有多残酷,血性就有多浓烈。
当连人都生死未卜时,文明就更是风雨飘摇了。季羡林说:“龟兹是古印度、希腊——罗马、波斯、汉唐四大文明在世界上惟一的交汇之处。”至今,只能在克孜尔千佛洞、苏巴什佛寺遗址、克孜尔尕哈烽燧等遗址中感受龟兹国的艺术了。和田是古代丝绸之路南道之重镇,是小乘佛教的中心。如今,也只能在尼雅遗址、喀拉墩遗址、安迪尔古城、热瓦克佛寺遗址等遗址中体验于阗国的文明了。
为什么一条河流穿过沙漠却不被覆盖?因有冰山雪水,塔里木河一直没断流;因有河水滋润,两岸草木也繁衍。然而,新中国成立后各种水库、大坝、拦河闸等引水工程建成,塔里木河各支流水源日趋减少,城乡沙化现象越来越严重。21世纪以来,国家推进塔里木河全流域治理,生态环境才有所改善,开始有水流复达末端的台特玛湖。但,离开一定的水域后,植物之凋零与村庄的破败仍显而易见。一条河被“污染”,就好像一个人得了慢性病,河流的功能和生态会变“残废”,但恢复的希望一直在,只是需时间,需持之以恒的努力。
面对孤零零的大河,想起岑参在《轮台即事》中所写:“轮台风物异,地是古单于。三月无青草,千家尽白榆。蕃书文字别,胡俗语音殊。愁见流沙北,天西海一隅。”古往今来,轮台都是一个生存艰难的地方。是啊,没有谁能战胜大自然,史上西域三十六国再巨大的财富,再灿烂的文化,都经不起塔里木河一次调皮捣蛋。对于大自然,对于母亲河,人类只有一种态度:敬畏与保护。谢锐勤
(编辑: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