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星河杯”潮汕中小学生作文比赛获奖作品
发布时间: 2023-12-05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难忘的故事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风过,梨花穿庭而过,落下一树难忘的故事。台上谁人待浓妆,陈词唱穿,唱尽古今悠悠。梨花树下,戏台之上,一树一人,绘尽我毕生难忘的故事。


  曾记否,春如旧,小重山前,梨花树下,初读那难忘的故事,不得其形,未究其意。


  记得小时候,家门口青山前,乡里人搭了一戏台,戏台边有一树梨花。五十几岁的爷爷在那时的我眼里是年轻的。一头青丝中只有为数不多的白发,他尤其热衷于戏曲,有事没事便在家中哼起几句经典的潮剧“沧海桑田几变迁,蟠桃易熟人易老”,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每每有戏幕起,唱戏的人家连妆都未化,他便急匆匆地将手头上的活扔到一旁,喊声“阿妹看戏了!”说完也不管我,一溜烟带上几本歌册跑戏台前坐了。我跟随在后,戏台前,只见他架着一副老花镜,埋着头指着歌册上的词,一边手指挪动着,一边嘀嘀咕咕。我听邻家说,早些年,爷爷最爱和奶奶一起看戏。风起,梨花落满了他一身,尤其是在头发上。这时我便起了玩心,反正我本就不爱听潮剧,就着爷爷的头发乱揉一头,在他抬起头时抢先说:“阿公,你刚才生了好多白发,我变魔术给去了哦!”一阵冗长的沉默……惊觉有滚烫的泪滴落我手,我望向爷爷,见他听戏听得入迷,我却不懂了。不过是听个感情戏,矫揉造作罢了,怎么还会触心?我读着爷爷和戏剧的故事,未究其意。


  曾记否,夏画堂,戏台之前,院中树下,再读那难忘的故事,不谙其道,抛之脑后。


  我稍长大了些,梨花树也跟着长高,爷爷头上也开始落下早秋的霜。爷爷照着镜子中的自己多了不少的白发,开始叫我为他拔掉一些,每拔3根就可以去买一颗糖。我别提多开心了,隔三差五就嚷着要给爷爷拔白发,有时为了多吃糖,稍稍地多拔了几根黑发。可爷爷笨,他只顾着在院中看那歌册,时不时总说:“阿妹学潮剧好不好,老祖宗的东西啊。”“不要。”我一口回绝,“我要去外头读书,去看看外面!”终是似夏之梨花气盛,后来我真的去了他乡读书,看见了外面眼花缭乱的世界。梨花树下,爷爷与戏曲的故事,抛之脑后。


  曾记否,花枝瘦,小明镜前,油笔之下,复读那难忘的故事,终解其语,原是力透纸背。


  在他乡的我,一开始沉醉与迷恋于外面的世界,时间久了,却心中漂泊。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时,我竟想起了梨花树下,爷爷常哼的潮剧“沧海桑田几变迁”,却忽地忘了下半句。我终是回乡念书,至于原因,我说不清楚,或许是叶落归根的羁绊。一进村里,我远远就望见了戏合和台下寥寥的几人。爷爷一如既往坐在前面,令我惊讶的是,戏台已经被时代潮流剥下了漆,而爷爷发上仍是青丝多于白发,与周围的老人格外不同。我悄悄走到座位后边,静静地看着爷爷。恍惚间,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可一年未见,早已在我们之间筑起了一门之隔。门外门内,是最遥远的距离。我也学着爷爷的样子听曲,不想被他发现,我怕我们相对无言。一曲终了,爷爷翻着泛黄的歌册,零零散散,他未回头,却仿佛知我在,说:“阿妹,给阿公染头发吧,不拔了。我愕然,只道好。


  我们来到明镜前,看着镜中,以前一大一小,而今一老一少。我打开一盅染发剂,拿起扁平的油笔,拨开爷爷的头发,却蓦然发现,外表的青丝下,隐匿了满山的白发。爷爷生命中的梨花,其实早便开始衰败了吗?“阿妹,你开始了吗,这染发剂跟以前有些不一样了。”“我赶忙噙住泪水,刷了笔,认真给爷爷染发。染毕,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于是去了门外。


  风暖暖的,梨花经不住秋,与人空瘦。我望着戏台,看见戏班人在刷漆,我终是读懂了那令我毕生难想忘的故事,潮剧陪着爷爷从青丝到白发,不仅承载着人的情,更展现着潮汕独特的山川草木,是潮汕历经千年沉淀独有之百态,亦有着一代一代潮汕人不懈的坚守。后来,这难忘的故事中,亦多了一个我。


  我待上浓妆,烈烈话壮语。原来,白骨青灰皆我,是其中情怀。我终是想起下一句词:“蟠桃易熟人易老。”我一步一舞袖,继续演绎那令我毕生难忘的故事。


潮州市潮安启成学校  谢冰轩(初中组 二等奖)



成全一棵树


  风吹不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可当沉默的树被拦腰砍倒,那它们枯木逢春的愿望又该被谁成全?


  四月春,清阳曜灵透过叶子间的缝隙洒下温暖,我放下笔,赴朋友的约,她说,要带我看生命的奇迹。


  我按时到达山脚下,朋友拿着装相机的包匆忙赶来。登山途中,入目即是深深浅浅的绿,流动、蔓延、伸展,好一片绿的海洋!我随朋友上山,一路上满是她对风光无限好的赞叹声,我注意到,她手里提着一个黑袋。


  山顶上,料峭春风轻拍脸颊,映入眼帘的竟是一片荒芜!朋友有些惊讶,更多的是不敢相信,她轻放下手中黑袋,拿出相机,滑动滚轮,翻找着照片。我独自向前走去,只看到一棵被砍倒的树上的年轮,我在心中默念数字,数着一圈圈年轮,惊觉这棵树年龄之大。


  此时,朋友将相机递给我,画面中是一棵高大挺拔的树,分支上长满了绿叶,曦轩高栏,于叶之罅隙间漏下一束阳光, 点缀在土地上。“拍摄这张照片时,这棵树刚被雷电劈中,但它仍然是矗立在山顶”,朋友眼眶微微发红,泪水淌在眼睛中。我静静地听着这段故事。“最近听见一些传闻,说是为了谋利的人砍倒树木,凭着它们的年龄大,能卖很多钱。但我也无暇顾及……”我蹲下,抚摸着这棵树的年轮,一圈又一圈,像是它在絮絮叨叨讲述着经历,最终汇合成一点,又似它长叹一声,感慨:“我扛过了天灾之惊雷,却倒在黑暗的人心。”朋友此时已抑制不了情绪,一滴一滴的眼泪落于年轮间,生命的奇迹,就这样被卷入漩涡,消逝于时间之长河。当利欲熏心的人们愿望得到满足,那一棵树开枝散叶的愿望又该被谁成全?


  “故事是有力量的。”我喃喃着。这段故事让我心中爱护环境的小树蓬勃生长。当时代观念转向发展与创新,是否还有千万个“它”消失在人类历史长河?当这个故事结束,是否意味着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另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将走向高潮?当贪图利益的人真正改过自新,是否每棵树的愿望都会被成全?保护环境,保护绿色的森林与树木,应从每个人做起。


  故事没有结束,我们可以继续谱写。朋友打开黑袋,是一棵树苗,“本想把它栽种在另一片地上,现在就在这种下去吧!”我和她拿着铁锹,挖土,再将树苗栽进土壤里,把土地恢复成平实,绕着树苗浇了一圈水,水渗透进土里,就像保护环境的观念通过难忘的故事渗透进我们的心田。


  收拾好一切,我们便下山了,春光正好,恰逢落月,回望小树,高傲挺拔,我们成全了那棵小树,但愿它亦能实现成长为大树享受春日的愿望吧。我相信,我们之间的故事,未完待续。


潮州市城基中学   黄栩淇 (初中组二等奖)



难忘的故事


  潮汕每逢佳节,街上总是异常热闹,所谓“千家万户沸此宵,花灯十里共迢迢”,花灯,是潮汕人庆贺佳节的必需品。抬眼望去,各色的花灯汇为一片璀璨的灯海,波澜壮阔,有的如出水芙蓉,小巧精致,有的如鱼跃龙门,积极奋进;有的如一卷竹帛,古色古香……但,总少不了那对高挂檐下的油纸灯笼,泛黄的纸面映着朱砂,仿佛从历史的尽头蜿蜒而来,在灯海中壮阔地游荡,向我讲述一段历史的故事。


  谈起油纸灯笼,我的脑海中总能浮现一段往事:我的爷爷,是油纸灯笼的手艺传承人。小时候,爷爷总坐在堂前编灯笼,而我则搬张板凳坐在旁边细细观摩。爷爷的手指粗糙却不失灵巧,宽大的手掌攥着一捆竹篾,将它细细压弯,再将一条条竹篾编织在一起,纵横交错,但又井井有条,彼此交织,紧闭相连。接着便在成型的竹篾上刷上一层胶水,待胶水风干,便可开始挥毫。雪白的毫毛点染朱砂,在灯笼上留下一抹红,汇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字与图案。仙桃代表着财丁兴旺,展开的卷轴则代表着书香门第,各色的图案丰富多彩,而每一个图案都有其背后的故事。爷爷说,有些油纸灯笼上还会写上各个家族的赐号,如林氏要写西河旧家,刘姓要写彭城世家,这封号是古时皇帝所赏赐的,代表着一个家族的兴衰故事,也代表着历史的延续。


  我总喜欢听爷爷讲述他与油纸灯笼的故事,其中的韵味总让我难以忘怀。爷爷年轻时家中出现变故,家庭的重任使他不得不离开家乡外出拼搏。爷爷说,在他拼搏的路上,他也曾迷茫过,也想过放弃,但每当他抬起头,檐下的油纸灯笼依旧闪耀,心中便有了信念:家人,就在远方等待;家乡,正在守候他的到来。油纸灯笼让爷爷看到了他的奋斗目标,也正是蕴含其中的一个个拼搏故事,让爷爷有了信念与动力,将油纸灯笼传承至今。回想爷爷的故事,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明白,这盏灯笼,不仅有爷爷的故事,也有无数远游的人所坚持的情感寄托,每每看见那灯笼上镌刻的朱砂,便会明白,他们不是一个人,还有家乡,亲人,家族在背后。一盏小小的灯笼,却蕴含着一个个乡愁故事。


  古朴的灯笼闪烁着、散发着淡淡的竹香,纸面上大大的“阖家欢乐”,依旧鲜活靓丽,不可磨灭。每一个字,仿佛都在讲述一段动人难忘的故事。小小的灯笼,既承载着人们对历史的延续,也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历史、现在、未来。所有的故事,都可以在油纸灯笼中展现,一个又一个的潮汕故事。


  轻轻抚摸着灯笼上的朱砂,回忆的阀门打开,一个个属于油纸灯笼的故事在我的面前静静铺开,它承载着爷爷的奋斗故事,承载着一代代匠人的传承故事,代表着游子乡愁,代表着历史与未来,也代表着一个个潮汕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喷薄着无尽的力量,展现着我们潮汕人民继往开来,开拓进取的地区形象,他告诉我:不论前方如何,我都要用属于自己的潮汕故事,向着充满希望的未来奔去。


  爷爷、家族与油纸灯笼一起,向我讲述着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我明白了,正因为有这种传承与希望,我们的潮汕大地才得以散发光彩,潮汕故事才美得让人心生难忘。而我,作为潮汕人,也应延续油纸灯笼背后的故事,为潮汕的发展再添助力。


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 刘芷桐 (初中组  二等奖)


(编辑: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