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我市通过产业项目带动、人才工程牵引着力兴产聚才
发布时间: 2024-05-27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记者 蔡泽青

  产业引聚人才,人才赋能产业。近年来,我市坚持产才融合推进产业人才强县,通过产业项目带动、人才工程牵引,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人才链,推动重大产业与优秀人才“双向奔赴”,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链条“枝繁叶茂”引凤来栖


  惠来县围绕“一园多区”发展思路,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聚力引凤筑巢,做大做强绿色石化、海工装备两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培育壮大海洋牧场、新材料、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持续引进上下游链条项目在惠布局、集群发展,全力创造“枝繁叶茂”的产业发展环境,也为惠来产业人才发展提供更加多样化发展空间。


  据惠来县招商办介绍,依托中石油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生产的聚乙烯、聚丙烯、ABS等基础材料,惠来县在化工新材料工业区引进材料改性和精密注塑产品生产项目,构建以大南海石化工业区为上游、化工新材料工业区为下游的石化产业集群。该县紧抓省工信厅、华南理工大学等单位结对帮扶契机,谋划在化工新材料工业区建设产学研用示范基地,计划建设多功能通用厂房,支撑新材料产业链中试平台能力落地;同时,依托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技术力量,围绕产业链上下游的技术需求,打造“化工改性一体化+助剂、成型设备生产+精密注塑”产业链,构建“合成-改性-成型-检测”全产业链的材料、设备与人才技术服务平台。


  惠来临港产业园前詹主园区产业链更加生机勃发——依托海上优质风能、庞大风电市场和专业的海上风电母港,前詹主园区立足特色做大做优规划,已形成新能源、海上风电(海工装备)制造、LNG及冷链物流、粮油加工、氢能+新型储能、海洋牧场等多条产业链。以新型储能为例,惠来县今年将以推进省新型储能创新中心揭阳实证基地、氢能产业链关键设备制造基地和电质储备一体化数字孪生工厂项目三大工程为重点,打通技术研发、设备制造、实验投产等储能产业全产业链条,创新打造新型储能系统集成集聚区。


  重点项目接连落户、产业集群渐次崛起,惠来县求贤若渴,同步推进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该县工信局设立“惠来县招商引资服务中心”,重点招聘先进材料、绿色石化等相关专业的人才;同时,依托落户于本地的广东工业大学揭阳校区,以及帮扶惠来县的省工信厅、华南理工大学、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围绕“产学研”合作方向重点培养高素质专业型人才。截至今年3月份,该县引进各类人才998人,其中,产业经营管理人才98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才22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人才91人,其他技能型人才817人。


  事实上,聚焦重点产业,近年来我市一直在强化人才工程牵引,加快产业人才集聚。其中,通过大力实施“扬帆计划”人才专项引育高层次科技人才,累计引进创新创业团队8个(含市级1个)、培育领军人才7人。上一轮“扬帆计划”人才专项的实施,有效破解制约我市石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问题,提升我市企业在化工新材料和关键零部件制造等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力推动我市绿色石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拼经济就是拼人才,强产业首先要强人才。据统计,2021年至2023年,全市共培育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广东省博士工作站27家,引进绿色石化急需紧缺人才101人,招引石化产业揭籍大学毕业生106人。接下来,我市还将积极开展新一轮“扬帆计划”,聚焦精准引才育才,积极推动企事业单位建设博士博士后科研工作平台,精准引进博硕士人才、石化产业急需紧缺专业人才,推动“揭阳市绿色石化产业人才振兴计划”项目落地见效。


  科研创新“热潮奔涌”释放动能


  去年,我市组建产业创新联盟,高标准打造八大创新平台,首个工业设计中心挂牌成立,高新区氢能创新研究院揭牌、榕江实验室中试基地投产运营。


  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我市积极打造引才“洼地”,构建科技创新生态链,全力营造良好人才创新生态,人才引进培养热潮奔涌,科研团队纷至沓来,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由广东省科技厅批准成立的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揭阳分中心(以下简称“榕江实验室”)已进入全面运转、高水平建设阶段。实验室与30支院士、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签约合作,同步吸收广东工业大学22名教师为双聘人员,逐步开展科研创新活动;充分依托榕江实验室和广东工业大学平台资源,与广东工业大学联合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0名;联合广东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开展校外导师认定工作,2023年共认定15人。


  阶段来,榕江实验室集聚高端智力资源,引才助企效果明显——陈水挟教授团队帮助广东达华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实施高寒地区节水灌溉用高性能塑料管材管件项目,形成在聚烯烃材料改性及加工成型工艺方面的核心技术和科技成果,开发了不变脆、不爆裂、不变形的PVC硬质水管和不堵塞、抗撕裂的PE滴灌管,产品及工程质量赢得工程用户良好口碑,实现较好的节水灌溉工程效益;易国斌教授团队和广东国兴乳胶丝有限公司开展战略合作,通过弹性体改性技术与产品配方、工艺优化,赋予乳胶丝产品使用耐久性等新功能,企业依托易国斌教授团队申请并获批建立了广东省博士工作站。


  此外,榕江实验室新材料加工应用中试基地落户揭阳高新区,带动特种工程塑料、高强度发泡芯材、电子材料和功能薄膜等4个中试项目签约落地。目前,中试基地已经与6家公司签订合作协议,项目技术包括海上风电叶片专用的结构泡沫芯材、高端发泡鞋材、高端电子材料和轨道交通专用高性能弹性体材料。近期,已成功实现生物基耐高温尼龙复合材料和轨道交通专用TPEE弹性体产业化项目的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完成2家实验室合作初创型企业的注册,后续将进入批量生产和销售环节。


  同样实现产才融合、释放创新活力的还有揭阳产业园。产业园成功引进深圳智能穿戴产业链链主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关联公司形成上下游相互配套、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智能穿戴产业基地,引育专业人才提升揭阳工业“智造”水平。


  据揭阳产业园介绍,智能穿戴产业基地现有投产企业2家(手表组装,SMT主板贴片),目前正对在线检测跟踪产品生产情况及产品结构进行改进、创新,进一步提高产品功能、质量、产量,同时还在进行手机小批量试产。近期,计划再引进关联企业2家,实现“楼上楼下”配套生产。为快速推进项目生产,相关企业从深圳、江苏引进生产工程师、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14人,新招工作人员156人,并进行入职技术培训指导。随着产业链逐步完善,将吸引更多人才,预计能带动就业2000多人。


  揭阳产业园表示,将继续完善智能穿戴项目产业链,引进更多配套企业,指导与园区原有的五金、塑料企业合作,开展各类培训和交流活动,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升人才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思维,鼓励更多企业融入创新链,不断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着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三链深度融合发展。


  以产聚才,以才兴产。当前,我市正坚持以产业集聚高端人才,以人才引领产业发展,近悦远来的产业人才生态日趋完善,已成为优秀产业人才择木而栖、干事创业的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