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名中国游客曝光在冰岛租车遭遇天价索赔——即便购买最高等级全险,租车行仍以车身细微沙尘损伤为由索赔。(6月30日 澎湃新闻)
随着全球经济恢复向好,人们的旅游需求愈发旺盛,对于许多游客而言,前往冰岛旅行,本该是一次值得珍藏、回忆的美好体验,如今也确实因为遭遇租车索赔而变得“十分难忘”。面对近期频发的“针眼伤”索赔事件,冰岛那由巍峨冰川与绚丽极光组成的独特风光背后,赫然暴露出旅游消费链中一道亟待填平的信任鸿沟。
当用户购买了最贵的“超级全险”,却终遭索赔14万,毫无疑问,国内订车平台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国内平台作为消费者跨境出游的重要服务桥梁,在用户预定租车时,就该结合当地情况,做好全方位的风险提示。若平台只安于充当机械的服务接口,对合作车行资质审核缺位,对当地租车市场“两眼一黑”,对用户承保风险提示不足,无异于将消费者置于信息的黑匣子中,最终使其落入租车行的索赔“圈套”。或许乘着这股旅游经济的复苏之风,在短期内,平台能通过赚取两边差价而盈利,但长此以往,失去的却是经营者最赖以生存的宝贵资产——消费者的信任。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当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合理保障,再知名的旅游平台,也终将被人们抛弃,最终湮灭在历史长河中。
在全球互联网上备受赞誉的冰岛一方,也该及时关注并回应此次舆情,以免遭到反噬。全球范围内,社交媒体高度兴起,部分地区坐拥奇特的自然风光,凭借“网友种草”一夜走红,依靠“游客打卡”长期风靡,此等案例数不胜数,冰岛便是其中一个典型,而这些来自社交媒体的声量,更将网民的旅游热情转化为当地经济发展动能。然而,若配套的旅游服务水平未能同步升级,旅游过程中遭遇的负面体验,同样能以燎原之势反噬当地声誉。此次“租车遭天价索赔”风波,正是给冰岛相关部门提出的一次警示。毋庸置疑,对当地而言,良好口碑带来的“长尾效益”远超想象,若放任个别商家竭泽而渔,将伤及冰岛作为“世界纯净之地”对全球游客的吸引力,最终危及整个旅游行业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部分网友发出的“谁让出发前不做好攻略”“出国旅游还在乎这点小钱”的苛责,我们不妨对这些游客抱以更多体谅之心。当游客们置身于陌生国度,环境、语言与文化的沟壑天然存在,要求他们在购买相关服务时变身专家,实属有些强人所难。更何况,当游客购买了“超级全险”,支付了保险溢价,期待一份全方位的保障,难道不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当这份安心被击碎,责任显然不在消费者警惕不够、资金不足,而在于旅游服务链条的多环节失守。须知的是,游客的正当权益,不能只依靠因人而异的风险规避能力来获取,而应该从完善的制度中得到保障。
此次“租车天价索赔”事件,本质是跨境旅游服务链条上多方责任失守所致,当务之急,唯有共担责任,协同填“坑”,才能拨去阴霾,挽回声誉。当下,国内订车平台应进一步完善租车风险警示,升级保险产品,确保保险覆盖合理、条款清晰,在规则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保障消费者权益;冰岛当地更应加快升级旅游服务体系,加强对租车行业的监管力度,若发现模糊定损、恶意索赔等行为,应予以严惩。旅游行业要实现长期向好发展,不能对任何一方只顾眼前利益的短视行为视而不见,唯有及时“对症下药”,携手共治,方能打破困局,促进跨境旅游经济长远向好发展。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nograb/646940/74/15087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