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探究
发布时间: 2025-07-25 来源: 作者: 蔡洁新

  “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全面发展。传统作业模式因作业量大、形式单一、缺乏个性化等问题,难以满足学生需求。因此,教师需要创新数学作业设计,探索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作业形式。


  一、智能作业概念智能作业依托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手段,对教育过程进行智能化改造。教师利用智能平台挑选作业题目、发布作业,借助人工智能批改作业并生成分析报告及变式练习,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升学习效果。智能作业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智能作业的重要作用(一)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智能作业注重多样化和个性化,学生提交作业后能及时获得反馈,通过分析报告了解未掌握的知识点,及时查漏补缺。平台推送“变式练习”巩固知识,有效提升学习效果和兴趣。


  (二)增强学习自主性智能作业设计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信息技术助力教学”的理念,契合新课标理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将学生学习心态从“因任务而学习”转变为 “因喜欢而学习”。


  (三)提升数学核心素养智能作业设计凸显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通过信息技术连接课堂内外,利用“人工智能”批改作业,“大数据”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观察思维能力、推理能力,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减负提质”。


  三、智能作业的设计和实施方法(一)搭建框架与建立题库通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搭建知识点框架,进行学情分析与题库建立。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知识掌握情况、学习兴趣等进行全面分析,设计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作业,并利用智能平台建立涵盖不同难度层次和知识点的题库。


  (二)动态跟踪与实时评估智能作业能够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态跟踪和实时评估。通过智能平台,教师可以实时查看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答题时间、答题正确率、知识点掌握情况等。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从而动态调整教学策略。例如,如果发现某个知识点的得分率较低,教师可以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三)数据应用与二次学习教师将平台数据接入课堂,统计全班学生“知识点得分率”和“试题得分率”,组织学生进行二次学习和错题分析、变式练习。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回顾知识点,进行知识架构和榜样学习。这一过程注重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助力,体现科学技术赋能教育的理念。


  (四)作业测评与盲区突破智能作业的测评功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详细反馈。通过作业分析报告,学生可清楚了解自己在哪些知识点上存在不足,教师可据此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学习盲区,并提供针对性指导。


  (五)个性化作业设计智能作业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成个性化作业内容,满足个性化需求,提高学习效果。例如,为学习进度较快的学生增加挑战性题目,为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提供更多基础练习题。


  四、智能作业的优势与挑战(一)优势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完成作业;能提供及时反馈,智能作业能及时批改并生成详细分析报告;减轻教师负担,自动批改功能减轻教师工作负担,使其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研究和个性化指导;促进个性化学习,智能作业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生成个性化作业内容,实现因材施教。


  (二)挑战智能作业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能够熟练操作智能平台;智能作业的灵活性对学生自律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需要自觉完成作业。


  五、结论智能作业的运用使“双减”政策下“减负提质”成为可能。通过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作业设计,智能作业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同时,智能作业还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提供及时反馈,减轻教师负担,促进个性化学习。总之,智能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作业形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