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大暑养生
从“衣食住行”入手,防范暑湿保健康
发布时间: 2025-07-28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记者 池 妍

  大暑节气如约而至,我国各地进入 “上蒸下煮” 的高温模式。中医理论认为,大暑时节 “湿热交蒸”,人体易出现疲倦乏力、食欲下降等不适。中医专家强调,此时养生需紧扣 “防暑湿、护脾胃、养心气” 三大核心,从日常生活细节着手,筑牢健康防线。


  衣着透气防湿邪,防晒护阳是关键


  大暑穿衣应以透气吸汗的棉麻材质为主,便于汗液蒸发,避免湿热郁积体表。外出时需做好防晒措施,穿戴宽檐帽、防晒衣,减少紫外线直射。中医认为 “暑易伤阳”,过度暴晒易致阳气外泄,午后阳光强烈时应尽量减少外出。衣物勤洗勤换,保持皮肤干爽,可预防痱子、湿疹等夏季皮肤病。


  市中医院内五科副主任郭壁周指出:“夏季穿衣忌过紧过厚,也不宜长时间穿湿衣。出汗后及时更换衣物,避免湿气侵入关节引发酸痛。空调房内可备一件薄外套,防止肩颈受凉。”


  食疗养生重清补,健脾祛湿是核心


  郭壁周说,饮食上应遵循 “清补不上火,祛湿不寒凉” 的原则。推荐多吃具有清热利湿功效的食材,如薏米、赤小豆、冬瓜等,可煮成杂粮粥或汤品日常食用。夏季脾胃功能较弱,可适当食用山药、南瓜等健脾食材,搭配荷叶、绿豆等解暑之物,既能开胃又能祛湿。


  值得注意的是,大暑饮食需忌 “贪凉”。冰饮、冰西瓜等虽能短暂解暑,但易导致脾胃虚寒,引发腹痛腹泻。因此,郭壁周建议,将食材蒸熟煮透,减少生冷饮食,晚餐可搭配小米粥、莲子羹等易消化的食物,保护脾胃功能。


  居住环境调温湿,养阴护阳巧作息


  室内环境调节对大暑养生至关重要。“使用空调时建议设定26~28℃,湿度保持在50%~60%,避免冷风直吹身体。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促进空气对流。睡前可使用加湿器或放置一盆清水,缓解空调房干燥问题。”郭壁周还谈到作息方面应“顺应天时”,做到“晚睡早起午补觉”。凌晨1~3 点是肝经排毒时段,需保证深度睡眠;中午11点至下午1点为心经当令,小憩15~20分钟可养心安神。夜间睡前用40℃左右的温水泡脚15分钟,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夏季乏力症状。


  适度运动防中暑,情志调和心自凉


  郭壁周建议,运动应选择清晨或傍晚,以 “轻缓不暴汗” 为原则,如瑜伽、慢跑、游泳等。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液,饮用温凉的淡茶水或运动饮料,避免一次性大量补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运动时需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出现不适立即停止。


  情绪调节同样不可忽视。夏季 “心火旺盛” 易烦躁,可通过练习深呼吸、书法、下棋等方式静心安神。中医认为 “心主神志”,保持平和心态能增强身体耐热能力,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作风险。


  郭壁周特别提醒,高温天气需警惕 “热射病”,老年人、孕妇、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应减少外出。若出现高热、无汗、昏迷等症状,需立即降温并送医救治。大暑养生的核心在于“顺应自然、阴阳调和”,通过科学调理让身体适应季节变化,安然度过酷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