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系列报道(240)
庄修明故居位置图。阿 龙 制图
庄修明(1920~1945)烈士像。资料相片
庄修明故居。刘春玉 摄
陈文昭(左二)在草街庄厝巷口向记者介绍庄修明烈士事迹。郑楚藩 摄
庄修明故居墙上挂有1950年揭阳县人民政府颁发的“荣誉军属”牌匾。刘春玉 摄
庄修明故居被榕城区定为“草街庄革命活动旧址”。刘春玉 摄
庄恒生药铺内的小楼,多位革命同志曾于此隐蔽。庄典庆 摄
庄修明(1920~1945),又名庄秋平、庄克,出生于揭阳县城草街庄厝巷(今属榕城区中山街道永革社区)。他放弃家里的药材生意,参加揭阳县青年抗敌同志会,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把家里经营的庄恒生药材店作为揭阳县党组织的一个重要交通站。抗战胜利后,国民党顽固派疯狂向潮汕党组织和韩江纵队进攻,庄修明在战斗中光荣牺牲,时年25岁。
2025年仲夏,北窖边的风裹挟着潮湿的水汽,拂过榕城区中山街道永革社区的老巷。“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采访组来到庄修明故居,重温当年的烽火岁月,缅怀烈士的英勇悲壮,感恩和平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弃商从戎:在民族危亡中觉醒
在榕城区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陈文昭的带领下,我们来到“草街庄革命活动旧址”庄修明故居前,那青石板路上的苔痕仿佛还留存着当年的烽火记忆。这座普通的潮汕民居,曾是揭阳县党组织重要的交通站,更是一位25岁烈士用生命书写忠诚的见证。
1920年,庄修明出生于揭阳县城的药材商家庭。据《揭阳英烈传》第四册载,庄修明父亲在草街开有庄恒生药材铺,母亲是一位老实、慈祥的家庭妇女。庄修明9岁就读于揭阳文华小学,11岁考上揭阳第一高级小学,14岁高小毕业后考进揭阳县第一中学。他聪颖好学,学习成绩常名列前茅,被校方奖励。
1937年,七七事变后,庄修明毕业于揭阳第一中学。他的哥哥庄修礼要他继承家业,经营药材生意,少年庄修明本可在药香缭绕中安稳度日。但此时中华民族正面临沉重灾难,山河破碎,潮汕大地也难逃日寇铁蹄的威胁。随着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各地兴起,揭阳人民也酝酿着奋起反抗的力量。9月16日,日本军机轰炸揭阳县城,激起揭阳人民的义愤。9月28日,由郑玲(可回看本系列第60站)等进步青年发起成立揭阳县青年救亡同志会(后改为揭阳县青年抗敌同志会),掀起揭阳人民的抗日高潮。庄修明刚从学校出来,就面临着社会现实问题,揭阳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给他的思想进步以很大的影响。他努力学习进步书刊、杂志,从中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
1938年上半年,由余为豹介绍,庄修明毅然放弃药材生意,参加揭阳县青年抗敌同志会,投身抗日救亡的洪流。
笔为刀枪:文艺战线的冲锋者
其时,在共产党的提倡和人民群众的压力下,国民党不得不答应与共产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揭阳县党组织以揭青抗为公开的活动形式,领导全县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
陈文昭说,庄修明有着敏锐的艺术感知力,他深知文艺是唤醒民众的有力武器,在青抗会期间,发挥文艺宣传特长,组织进步青年编排抗日短剧、演唱救亡歌曲。榕城大小溪河岸边的榕树下,常常聚集着听他演讲的群众。他用潮汕方言讲述前线战况,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融入通俗的唱词,让爱国的种子在乡邻心中生根发芽。
据《揭阳英烈传》载,庄修明参加县青抗会宣传组,他能写一手很好的仿宋体字,与青抗会员林戈、陈白鸿一起,做好宣传活动的文字、美术等工作。他还与余为豹一起负责《新华日报》《群众》《解放》《论持久战》《论待人接物》《论新阶段》《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以及揭青抗的刊物《火花报》《前锋》的发行工作,把这些刊物发行到各青抗分会。后来,陈白鸿离开揭青抗,大字标题、大字报、誊写印刷工作就由庄修明负责。他誊写油印的抗日歌谣:“兄弟姐妹听我言,快来救国勿放松。现在只有两条路,不是抵抗就投降。汉奸卖国当走狗,随人指使随人牵。何不猛猛回头转,拿起刀枪赶走外国人。”由青抗会员撒遍城镇和乡村。
1939年上半年,国民党雇佣许多新兵,因生活极其艰苦,又经常被长官虐待,新兵经常逃走,有的逃走后又卖身回来。为了巩固统一战线,共同抗日,党组织通过青抗会派几位会员到新兵连做好稳定新兵的工作,使新兵能安定下来,上前线抗日。庄修明虽性格内向,但在做好稳定国民党新兵思想工作上却很有活力。他一方面向新兵讲抗日救国的道理,激发新兵的民族感情;一方面通过募捐,把募捐来的东西慰劳新兵。同时,组织部分青抗会员到新兵连为士兵洗衣、理发。他们还用一尺见方的红竹布,组织青抗会全体女同志用白丝线绣上“战争第一,把一切贡献给战争”“一切为了战争胜利”等字样,分送给新兵连长和新兵。既从思想上提高新兵抗日救国的觉悟,又从生活上给新兵以关心,使新兵能安定下来,自觉上前线抗日。
严于律己:在磨砺中坚定信仰
庄修明在县青抗会中干得很出色,思想追求进步,1939年2月,由余为豹、刘特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共产党员后,庄修明对自己的要求愈发严格。他参加新党员学习班,听曾冰讲陈云的《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余为龙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教程》等党课,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提高了觉悟。从此,他更严格地要求自己,立下随时准备把青春生命献给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誓言。
在庄修明烈士故居,我们见到了庄修明兄弟的后代庄雄伟、庄典庆。他们介绍,庄修明家处在揭阳县城闹市中的偏僻地方,房屋多、门窗多、巷子小而又四通八达,非常利于隐蔽,万一发生突发事情和危险,又十分有利于疏散撤退。他入党后,家里就成为揭阳县党组织的一个重要交通站,曾冰、方朗、陈焕新等同志经常在他家书斋里的小楼上召开秘密会议。“庄恒生”药柜深处藏着的不仅是当归与黄芪,更有传递情报的密信;往来的“顾客”中,既有抓药的百姓,也有接头的地下党员。1940年,澄海的国民党顽固派要抓黄城存,就是由交通员黄礼贤把他带到庄修明家里隐蔽。后来黄城存身患疟疾,庄修明吩咐店中伙计带他回潮安老家养病。
在白色恐怖笼罩的岁月里,庄修明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每次传递情报前,都会反复检查路线;与同志接头时,从不透露无关信息。这种严谨细致的作风,让他在多次危机中化险为夷,也让“庄恒生”交通站长时间安全运转。庄修明一家人都对革命非常支持,经常帮助传递情报、接待和照顾往来同志们的生活,凭着爱国爱乡的朴素情怀和抗日救亡的理想,默默无闻做了许多工作,全都无怨无悔。在庄修明的影响下,胞弟庄桂佳、侄庄大树、庄克菲相继参加革命。整个家族拥军爱军,曾变卖首饰支持革命。他们家成为革命志士经常聚集的联络地,同志们也都成为他们一家人的朋友,特别是庄修明胞弟庄桂佳,与大家更是熟悉。方思远是揭阳解放时县委委员、首任公安局长。解放前,为开展革命活动,方思远曾在榕城南门大街开一间文具店,成为地下联络站,庄桂佳是店的“伙计”,成为“小交通员”。解放后政府确认庄修明胞弟庄桂佳对革命的贡献,享受离休干部待遇。
辗转潜行:秘密战线的无名英雄
1939年底,国民党顽固派发起抗日战争时期第一次反共高潮。揭青抗的活动形式由公开转向隐蔽。庄修明被安排到北洋小学,以教书为掩护,秘密开展党组织活动,一方面是办夜校,办识字班,做农民的思想工作,吸收进步青年入党;一方面是搞好统战工作,打好同上层绅士、封建强房人物杨锡明的关系,使杨锡明倾向进步,支持抗日。不久,日机轰炸北洋,加上白色恐怖越来越严重,1940年下半年,庄修明又回到揭青抗。
1940年9月,揭青抗被国民党强令解散,但斗争并没有因此结束。县青抗会按照党的指示一方面揭露国民党的反共罪行;一方面转入地下秘密活动,把可能被捕的同志转到更加隐蔽的乡村、学校中去。
庄修明和许婵德、林戈等到南安小学,他化名庄秋平。当时南安小学与东坑小学合为一个党支部,不久,庄修明担任党支部书记,他负责联系附近学校的党员,秘密开展活动,还经常参加揭阳县城的活动。
1941年2月,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后,揭阳县委书记罗天布置在城党员印发《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命令》等传单,庄修明也回城参加印发传单活动。他们将传单邮寄到国民党县政府的机关部门及国民党的上层绅士,或利用夜间贴到街路、厕所里。还利用揭阳县城郊区乔林乡农历正月初十日晚烧龙活动人们看热闹时,将传单塞进群众的衣袋里。
庄修明在贴传单时不慎被林先立的部下拘捕到国民党警察局,林先立亲自审问他。庄修明毫无惧色,他义正辞严地说:“贴传单是救国行动,难道救国也有罪吗?”林先立当时是一位思想倾向抗日的县长,他听后称赞庄修明:“好青年,有志气。”第二天上午,就把庄修明放了。
1943年春,庄修明离开南安小学,转到北洋小学;1943年下学期又转移到普宁县钟堂洪冶小学当教务主任,兼教六年级的语文、历史、公民课。这时是党组织处于隐蔽的时期,暂时停止活动。庄修明与许宏才、杨云等虽是同校党员,但彼此之间都没有组织联系。洪冶小学孤立处在野外,是当时潮梅党组织一个临时交通点,经常有党内同志来往住宿,林美南、郑敦等同志都来住过,庄修明负责接送来往同志。
1944年,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姚铎叛变,潜入揭阳县城破坏党组织,中共中央南方局指示处决叛徒姚铎,任务交给潮澄饶敌后游击队。8月,行动小组蔡子明、许杰、李朝道、许阿邦、余石等5人到达揭阳县城,隐藏在庄恒生药材店(可回看本系列第198站)。经过长达4个月的隐蔽和2次行动,11月12日,行动小组终于将叛徒姚铎击毙,为潮梅地区的党组织消除祸害。
那些年里,庄修明的足迹遍布揭阳、普宁、潮安等地。白天,他是“庄老板”“庄老师”;夜晚,他在油灯下整理情报、撰写报告。家人常常数月见不到他的身影,一回来又急急匆匆,常常为他的安危担惊受怕。
冲锋陷阵:和战士们并肩作战
1945年初,日军进攻普宁。3月,洪冶小学被日军占领,学校停课。庄修明和黄仲斐等暂时住在杨梅栅的一个学生家里。在洪冶小学时,有一个年龄与庄修明相近的女学生对他很好,产生爱慕之情,庄修明也有相应之感。但他感到革命尚未成功,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所以放弃这一念头,一心想寻找党组织,把自己的终身大事暂搁下来。
他听党员刘特慎说党组织准备建立抗日武装队伍,便与黄仲斐相约离开杨梅栅,去寻找党组织和游击队伍。他们到棉湖找不到刘特慎,在凤湖原洪冶小学教师方作珍家住一夜,又到长滩乡找林先固(原韩师学生党支部书记,后隐蔽于林先立“河山部”任管粮的副官,做地下工作),也未打听到队伍的消息。后由林先固介绍,庄修明和黄仲斐两人暂时在“河山部”情报组中当挂名的组员,以情报组员的名义,到处寻找党组织和游击队伍。
4月的一天,庄修明在棉湖遇到刘特慎,听说揭阳县小北山已建立武装,普宁县大南山也成立武装队伍。庄修明听后极其高兴,像久旱的禾苗得到甘霖。
5月初,庄修明与刘特慎上大南山,化名庄克,参加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黄仲斐被方思远带到揭阳县小北山参加抗日武装队伍。
庄修明到大南山,正是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伍发展扩大的时候,6月,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改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韩纵二支由原两个大队扩编为三个大队,庄修明担任第三大队五中队指导员。
在游击队中,庄修明很关心战士,战斗又很勇敢,深得大家赞扬。庄修明留有一点儿短胡须,性格沉静,既严肃,又很和气,平易近人,感情上和战士们打成一片,从不对战士发脾气。他用的武器是一支质量较差的曲尺,大家劝他换一支质量好的驳壳枪。他笑着说,好枪还是留给短枪班,留给战士们吧,他不要紧。他平时很关心战士们的文化学习,在战斗生活稍安定些时,就叫副中队长张声华同志教战士们学点文化。
他自己在生活上极其俭朴,不吸烟,从来不讲究自己的吃穿。庄修明在战斗中表现非常勇敢,每次战斗,他不只是下命令,而是和战士们并肩作战,冲锋陷阵。在他入伍后的3个多月中,先后参加鲤湖(今里湖)、陇头、棉湖、社山溪南、大南山牛角湾和跳坑等大小十几次战斗。
血洒疆场:25岁的永恒定格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顽固派猖狂地向潮汕党组织和韩江纵队进攻,韩江纵队进行自卫反击。9月20日,根据情报,国民党顽军挺进队要从盐岭回流沙,二支队在普宁县丁心湖跳坑伏击,五中队肩负着重要的伏击任务。等了3天,至23日顽军果然中游击队的埋伏,庄修明和中队长黄欣穆各带一个班,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战斗。游击队由于一连3天的埋伏,战士十分疲劳,而敌人的兵力较多,又有精良的武器装备。战斗异常激烈,由伏击战转为阵地战,战斗从上午8点钟持续到下午3点钟。
党的好儿子、韩江纵队的优秀战士庄修明在这次战斗中,为掩护战友突围光荣地牺牲了。25岁的生命,如流星般短暂却璀璨。他没能看到新中国的成立,没能回到魂牵梦萦的庄厝巷,但他用生命践行了对党的誓言——愿把自己的青春生命献给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走出庄修明故居,榕江的水波在阳光下闪烁。微风轻抚墙上“揭阳英烈庄修明”熠熠生辉的牌匾,仿佛听见80多年前的庄重誓言穿越时空。这位从榕城草街老巷走出的青年,用生命诠释了何为忠诚,何为担当。他的精神,正如榕江边的古榕,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永远庇佑着他用生命守护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