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榕城区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2025-07-31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记者 陈星星 见习记者 李思敏 通讯员 李福明

  榕城区创新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以东湖书院为阵地开展系列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通讯员 摄


  2024年以来,榕城区聚力兴文化、育文明、树新风,以绣花功夫推进全域文明创建,并交出了亮眼的答卷:古城保育活化深入推进,游客流量再创新高;清拆危旧房超5000宗近20万平方米,改造农房风貌3788栋,市容市貌焕然一新;“榕树下的微课堂”典型经验做法入选省级优秀案例,顺利推动10个“世仇村”破冰和解,凤美街道塘埔村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跃升……一场场扎实推进的文明创建行动,正持续点燃榕城的文明干劲。


  近日,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召开,为榕城区注入强劲动能。聚焦古城焕新、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领域,榕城区正以深化文明培育、拓展文明实践、夯实文明创建为重要抓手,奋力擦亮现代化新征程的文明底色,在推进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攻坚战中走在前列、彰显担当。


  深耕文明培育,筑牢向善根基


  理论宣讲“接地气”,文明理念才能向下扎根。在仙桥街道西岐村的古榕树下,石凳石桌围成的“露天教室”里,村民陈伯听着教授讲解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忍不住点赞:“以前觉得政策远,现在在榕树下就能听懂,还能提问。”这正是榕城区推动理论宣传精准落地的缩影。


  在理论宣讲方面,榕城区成立区级宣讲团2个、基层宣讲队伍33支,200多名百姓宣讲员活跃在一线。宣讲员用“乡土话”讲“大道理”,化理论为“家常话”,使“榕树下的微课堂”“心心向榕”等特色品牌深入人心。全区累计420多场主题宣讲深入街道乡村,实现理论宣传的广泛覆盖与深度渗透。2024年5月,“榕树下的微课堂”入选《广东省宣讲工作优秀案例汇编》,并在全市宣传推广,成为基层理论宣讲的典范。


  道德模范是行走的文明标尺。近年来,榕城区公民道德建设成果丰硕:2024年,杨少育获评“广东好人”,其公益善举让崇德暖流浸润人心;设立了郑子江、陈燕新、孙淑强和揭阳理工道德模范工作室,年均共计开展志愿服务300场次,让道德温度融入邻里;孙淑强、陈楷锋等“广东好人”走上揭阳东湖书院讲台,在听者心中播撒向善的种子。如今,榕城区涌现出3名“广东好人”、2名市级玉德人物和2名市新时代好少年,崇德向善氛围浓厚;槎桥村、美西村等10个历史“世仇村”破冰和解,文明实践深度融入社会治理,社会和谐指数持续提升。


  此外,榕城区还创新表达形式,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创作并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歌》音乐MV,发布《榕城是我家,文明卫生靠大家》等倡议书,改编创作音乐视频《榕星闪闪》;依托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近1000场,巧妙结合传统民俗与殡葬移风易俗宣传,既倡树文明新风,又焕发传统文化活力。


  创新文明实践,丰富文化供给


  坐落在东湖公园的揭阳东湖书院(岭南书院),是榕城区整合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区文化馆功能打造的文化新地标。15人“山长讲师团”里,非遗传承人、道德模范、高校学者等轮番登场,依托“东湖大讲堂”常态化开展宋代点茶、潮语创作等主题活动。揭牌一年来,推出“东湖大讲堂”“榕韵文承”“榕融书声”等“1+4”特色品牌活动超200场次,服务群众逾7万人次。“书院+学院”模式更联动高校开展揭阳古城品牌营销、民俗文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课题研究,让学术资源扎根社区土壤。


  在“榕我有礼”实践主题引领下,榕城区创新路径,精心培育了一批富有“榕味”特色的文明实践品牌。其中,“融榕书香润万家”将500个书香节目送进村居,100多个公益集市志愿服务摊位深入社区街巷;“千场志愿服务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过寒暑假”等特色活动,为青少年提供了优质课堂和志愿实践平台;18个市级以上文明单位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结对共建,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基层一线。


  同时,各街道文明实践品牌亮点纷呈:东兴街道“和谐共融新小区”、中山街道“老祠堂新讲台”、凤美街道“凤鸣大讲堂”等,带着浓浓“榕味”的文明实践深度融入市民日常生活,文明之花处处绽放。


  这些实践不仅丰富了群众精神生活,更探索出基层治理新路径。经验成果《走出有榕城特色的文明实践新路子》入选全国重点社科期刊《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被中宣部作为典型案例宣传推广,不仅让文明实践真正成为连接群众、凝聚人心的纽带,也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坚实支撑。


  深化文明创建,全域提质增颜


  走进塘埔村,湿地的绿意漫过田埂,水车悠悠转动。这个新晋“全国文明村镇”,从“脏乱差”变身生态美村——官渡公园、儒家文化公园串起绿色廊道,“村BA”赛场欢呼声阵阵,38家规上企业与千余家电商共兴产业,“凤鸣大讲堂”里乡风悄然转变。塘埔村的蝶变,是榕城区文明创建的生动注脚。


  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榕城全域掀起创建热潮,成效斐然。文化魅力倍增,古城保育活化深入推进,游客流量持续攀升。设施能级跃升,晓翠路、揭阳大道等5条示范路建成,进贤门大道延伸段、京灶大桥等重点项目通车,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城乡面貌焕新,清拆危旧房,完成农房风貌改造,干群同心栽植苗木超40万株。典型示范引领强基,成功打造炮台社区、西岐村等多个综合示范村、样板村,推动培育“2+35”个典型村居,为打好“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攻坚战筑牢基础。


  作为一项精细化管理工作,文明创建需要久久为功。榕城区健全机制,培育社会风尚,提升市民素质,确保文明之风常吹常新。如常态化开展每周五“文明创建主题日”、“文明五桶水”活动,累计超2000场次;党员干部深入社区,开展“纸巾不落地,文明共传递”“榕城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等专项活动;“门前三包”责任制有效落实,引导村民群众主动成为市容“守护者”。2023年以来,榕城区涌现出7个国家级、11个省级、17个市级文明先进典型。文明,正从精心组织的“创建活动”,悄然融入为群众的“生活习惯”,在榕城大地汇聚起向善向上的蓬勃动能。


  理论“家常话”浸润心田,文明实践深接地气,全民共创凝聚合力……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既涵养着城市的精气神,也塑造着发展的软实力,更点亮了榕城的文明底色。


  立足于新起点,榕城区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举措,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全力建设产业强市、和美揭阳,加快打造粤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作出应有贡献,让文明之花在榕江畔开得更加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