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王勇文:赤子反哺献真情 家乡焕新记功勋
发布时间: 2025-08-11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记者 林宝凤

  原标题:揭阳市慈善总会荣誉会长、湖南省广东商会创会会长、京广线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勇文:

      赤子反哺献真情 家乡焕新记功勋


  7 月的广州骄阳似火,广东省2025 年“6·30”助力乡村振兴活动现场,聚光灯下的 57 座奖杯熠熠生辉。当主持人念出“2024 年度广东扶贫济困红棉奖金杯获得者——王勇文”时,这位身着白衬衫的企业家起身鞠躬,笑容里带着潮汕人特有的质朴。他是本次红棉奖金杯唯一的获奖个人,奖杯沉甸甸的,正如他40年来对家乡沉甸甸的牵挂。


  从棉湖古镇走出,心中始终藏着故土


  1967年,王勇文出生在揭西县棉湖镇,他的童年是在南门大街度过的。1987年,不到20岁的王勇文只身赴湘创业,从电线电缆推销员干起,白天蹬着三轮车跑市场,晚上就在仓库打地铺。凭着“敢闯敢拼、诚信为本”的精神,他从推销员到拥有电缆销售的小门面,再到创立公司,生意从湖南辐射到全国,2006 年创办京广线缆集团,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虽然已经在湖南扎根,但是王勇文的心始终藏着故土的一切。在事业有成之后,王勇文就开始思索着如何为家乡干一些事。近十年间,王勇文、龙山元伉俪为家乡捐资助学、修桥铺路、扶危济困、文旅宣传等累计投入超 5000 万元,却从未主动向人提及。


  在采访期间,他反复对记者说,自己最遗憾之处,就是因为忙于创业,女儿王佳婷和儿子王伟灿在牙牙学语时就送去长沙的全托幼儿园,现在孩子们都不会说家乡话。好在,这一双儿女长大后在父亲的影响下,也对家乡揭西棉湖富含感情。王伟灿还参与了广东广播电视台经典电视剧《外来媳妇本地郎》2025 全新季的揭西县棉湖镇特辑《百千万次心动》的拍摄,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家乡的宣传贡献力量。


  对自己“抠门”,对家乡“大方”


  熟悉王勇文的人都知道他的“反差”,虽然已是行业龙头企业的董事长,他仍保持着节俭习惯:在公司,他的办公室陈设简单,用了十多年的办公椅已显得陈旧也不舍得换;与员工同吃食堂简餐,出差住快捷酒店,甚至蹲在路边摊解决三餐。


  “钱要花在刀刃上。”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但对家乡的事,他从不“抠门”。只要家乡有需要找到他,他总是尽心尽力。有人曾劝他“意思一下就行”,他却坚定地说:“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那里的人都是我的亲人。”▲下转第4版▲上接第1版多年来,他为家乡的发展和乡亲的生活默默付出:资助 10名家境困难揭籍大学生完成学业;为普宁市大坝镇湖美李园修建3公里水泥路;为揭西县塔头镇阔口园村修建1.8公里水泥路;为揭西县棉湖镇厚埔村石母山修建1.2 公里水泥路;支持棉湖镇沈厝场村口小公园建设项目、棉湖镇考溪沈村民饮用水项目;参与棉湖镇米街居委米街、大吉社的路面建设以及棉湖云湖公园长廊绿化建设……


  2024年,王勇文在家乡最需要支持建设时,果断捐资3000多万元与地方政府合力改造棉湖镇南门大街,让南门大街成为新的网红打卡点和旅游热点,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带动千年古镇棉湖的商业和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无私里的“私心”,藏着对故土的“偏爱”


  2024 年底,揭阳日报社计划打造 “揭阳日报教育天地” 新媒体平台,希望通过线上渠道分享优质教育资源,并为揭阳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平台。王勇文听说后,即时就拍板:“这个平台好,资金方面我来支持。”他一次性为平台支持的款项,足够平台运维三年,却拒绝了平台所有冠名和宣传。


  “王总只有一个要求。”揭阳日报社财务中心主任钟泽敏至今记得当时的场景,“王总说:”平台要服务全市师生,但对于揭西的老师和学生,请多加支持。‘“那一刻,在场的人员都读懂了这份”私心“里的深情——那是对故乡教育最朴素的期盼,是想让山区的孩子拥有更多光亮。


  “揭阳日报教育天地”新媒体自2024年12月开始运营,如今,这个新媒体平台成了揭阳师生最爱的平台。揭西县棉湖镇境潭小学教师黄洁宇说:“我和我的学生作品在‘揭阳日报教育天地’上推送了,我们都很高兴。很感谢王总和揭阳日报社,为我们打造了这样一个好平台,让我们的作品都有机会得到展示。”


  王勇文偶尔会翻看平台推送的文章,看到“揭西”两个字时,总会停下来细细读。他说自己做这些事,从没想过要回报:“就像树高千丈,总得把养分送回根上。看到家乡好,比赚多少钱都高兴。”


  红棉奖的奖杯被王勇文放在办公室最显眼的位置,他说,这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提醒自己:“走得再远,也别忘了自己来时的路。” 这位从棉湖古镇走出来的赤子,如今用自己的力量反哺着家乡的大地,助力家乡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