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兴·揭阳|江明衿
发布时间: 2025-08-18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江明衿(1904~1927),号宁天,揭阳县龙砂乡港畔村(今属揭东区曲溪街道)人。家中兄弟姐妹10人,他排行第二。


  加入新学生社


  1924年春开始接触工人运动,亲历“榕声事件”


  1922年,江明衿考进揭阳榕江中学(今揭阳一中)读书,加入进步学生组织新学生社。


  五四运动时期,榕中第四届学生杨石魂等带领全校学生开展抵制洋货、宣传爱国的活动。此后,革新与守旧,进步与封建的斗争激烈,时有较量。江明衿就是在这种环境中受到磨练陶冶,增长学识,开拓思想。


  1924年春,中共党员杨嗣震(到榕中改名志白)受聘到榕中教授英语。杨嗣震到榕中后,旗帜鲜明地支持左派学生组织“新学生社”,指导他们开展社会活动,与县城的左派群众组织——店员工会等加强联系,巩固和扩大左派力量。江明衿就是在这时开始接触工人运动。


  1924年冬,杨嗣震主编的校刊《榕声》,转载“岭东新学生社”的一份《宣言》,内容有涉及痛揭岭东地区军阀的黑暗统治。地方反动当局借故派兵到榕中抓捕《宣言》的抄手及其策动者。杨嗣震事先得到消息,先行离开揭阳。《宣言》的抄手学生陈克也在江明衿等学生的掩护下从学校后墙逃走。通过“榕声事件”,江明衿对黑暗社会的邪恶势力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为革命英勇牺牲


  深入基层,推动揭阳工农运动蓬勃发展,“我信仰的事业不变,共产主义信念不变”


  1925年3月上旬,广东国民革命军东征到达揭阳城。江明衿作为榕中新学生社代表与其他左派组织代表,在东征军政治部科员杨嗣震引荐下,前往揭阳学宫受到周恩来接见。随后,江明衿主动协助谢培芳组建青年团揭阳支部工作,并于5月成立揭阳团支部。


  第二次东征军进入揭阳县城后,江明衿带领学生配合其他进步团体,向周恩来检举揭发揭阳县长曾靖圣的贪污劣迹与害民行为。周恩来派人调查校对事实之后,将曾靖圣撤职查办,委派随军东征的国民党左派人士陈卓凡任揭阳县长。


  1926年春,江明衿被派任青年团揭阳县支部书记;任国民党揭阳县党部工农部长,揭阳县长陈卓凡又给予充分支持,揭阳工农运动得到蓬勃发展。


  1927年春,江明衿被调到汕头市,在杨石魂领导下的工会工作。他深入基层,与工人群众打成一片,把工会工作搞得有声有势。揭阳“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发生后,在揭阳的国民党反动派要抓他,一时抓不到,便贴布告,将江明衿作为“漏网共产党捣乱分子”进行通缉。6月,他到潮阳县东山中学找教书的黄姓姑丈,谈及他随时有可能被捕的处境。姑丈劝他远走他乡,以防不测。江明衿听后,沉吟一阵之后说,怕杀头,我就不参加革命。


  从潮阳回到揭阳不久,江明衿被捕,并即被押解到汕头市。国民党反动派对他软硬兼施,百般引诱,说他还年青,未来的日子还长,只要在“悔过书”签上自己的名字,声明脱离共产党,就可释放,就可自由。江明衿拒绝签名,并坚定表示:“我信仰的事业不变,共产主义信念不变。”此时,家人亲戚到处奔走设法营救,在南洋的父亲闻讯后专程赶回国。江明衿并不因此动摇自己的信念,始终不动摇,不妥协。敌人见他“顽固不化”,遂下令杀害。


  1927年9月5日,江明衿被押赴刑场。同时就义的还有汕头市青年团负责人王孝达、杨惠生等人。他们视死如归,表现出一个革命者——中国共产党人的英勇气概。他们沿途不断高呼:“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右派!”遇难时,江明衿年方23岁,葬于汕头市外砂义冢埔公墓。



  整理:蔡晓惠

  部分内容摘自《揭阳英烈传》(第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