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对于人口问题的认识和实践,就不能局限于就人口谈人口的“小人口观”,而是要牢固树立“大人口观”,从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出发,深入研判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要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口高质量发展同人民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把“投资于物”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起来,并且坚持“优先投资于人”
7月28日,国家育儿补贴方案正式公布,明确从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每孩每年3600元,至其满3周岁。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明确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对在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幼儿园就读的适龄儿童,参照当地同类型公办幼儿园免除水平,相应减免保育教育费。
在一周时间内,两项全国性的支持婴幼儿健康成长发展的相关政策相继出台,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意义重大。这是党和国家积极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民生政策,是坚持以人为本、优先投资于人的深刻体现,有利于建立健全生育激励机制,积极应对少子化、老龄化挑战,全面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必须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中国人口规模庞大,这既是显著的国情特征,也是面临的复杂难题。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以及人口年龄结构的动态变化,我国总体上已由人口增量发展转向减量发展阶段,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等明显的趋势性特征,将对经济运行全领域、社会建设各环节、社会文化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人口是国家和社会的基石,是一个民族存续的关键。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对于人口问题的认识和实践,就不能局限于就人口谈人口的“小人口观”,而是要牢固树立“大人口观”,从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出发,深入研判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在制定经济社会政策时,要充分考虑人口变化因素,根据人口的结构性变化趋势,推动人口与财政、货币、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生态、区域等政策形成系统集成效应。要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口高质量发展同人民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把“投资于物”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起来,并且坚持“优先投资于人”。
当前,我国人口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生育率持续走低,人口形势愈发严峻复杂,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必须正确认识、积极适应、主动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做好新时代人口工作。要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时代要求,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加快培育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人力资源,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要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银发经济。要更好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顺应人口变化新趋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综合施策推进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
近年来,党和国家不断优化生育政策,逐渐加大生育支持服务力度,积极推进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2024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对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作出了全面部署,目的在于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有效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营造全社会尊重生育、支持生育、积极生育的良好氛围,为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国际实践经验表明,生育支持需要综合施策,其中现金补贴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近日我国出台的育儿补贴方案,就是一项全国性的重要民生政策,面向育儿家庭全国范围全面直接发放现金补贴,将助力降低家庭生育养育成本,预计每年惠及2000多万个婴幼儿家庭。这项育儿补贴制度,具有十分明显的特征:一是在全国范围实行,具有全面性;二是统一补贴标准和工作流程,具有规范性;三是一、二、三孩均按相同标准领取补贴,具有公平性;四是创建统一的育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具有便利性;五是地级以上市可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定具体实施办法,体现了灵活性。
从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到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再到这次出台新政,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支持,尽显“投资于人”的诚意,也进一步向社会传递出重视生育、支持家庭的信号,有利于转变人们的生育观念,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氛围,让生育成为更多家庭主动选择的行为。当前,不少年轻人推迟婚育,其中重要的现实原因就是生活成本高、经济压力大。如今国家全面实施育儿补贴制度,覆盖面更广、支持力度更大、政策可持续性更强,特别是对于低收入家庭而言,这样的支持更加重要,可以部分缓解家庭生育养育压力。同时也要看到,生育、养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现金补贴还是不够的,必须综合施策,充分发挥政策的整体效应。
当前,要积极培育新型婚育文化,帮助年轻人树立健康、理性的婚育观念,大力倡导重视婚育、积极婚育、适龄婚育、优生优育、共担婚育、依法婚育、文明婚育;要采取与生育补贴等配套的经济支持政策,如住房补助、个税减免、社保优惠等,帮助年轻人从沉重的经济负担中解放出来;要完善婚育休假制度和托育服务制度等,帮助年轻人从紧张的时间和有限的精力中解放出来;要创新就业制度和工作机制,帮助年轻人从事业发展的焦虑中解放出来。总体而言,要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各项政策措施,帮助年轻人、扶持年轻人、激励年轻人,促使他们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优秀建设者,成为国家昌盛、民族兴旺的历史赓续者、文化传承者。
作者系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