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漂亮可以天天休息”,谁在放任招聘骚扰与歧视
发布时间: 2025-08-19 来源: 红网 作者: 吴朝豪

  8月17日,据上游新闻报道,广东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她在鱼泡App上应聘佛山一服装公司时提出“受不了单休”遭遇招聘人员的言语侮辱。当事人发布的聊天记录显示,在其提出“受不了单休”后,对方回复,“你要是漂亮,我让你天天休息”,并在后续的聊天中以“活该找不到工作”进行嘲讽,更称当事人“只配跪在办公室”等相关言论,引发网友热议。


  作为求职者,合理提出工作诉求,应当得到招聘方基于岗位实际情况的理性回应。招聘与应聘,本质上是平等的双向选择,即便双方条件不匹配,也完全可以“好聚好散”。而涉事招聘人员却选择以骚扰和侮辱性的语言回应,在握有岗位资源优势下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这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沟通失当,而是触碰到了法律红线。按照民法典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人格尊严。


  更刺耳的是,那句“你要是漂亮,我让你天天休息”,并非认真承诺,而是借着轻佻的口吻,刻意羞辱对方,把正常的职场沟通引向了荒谬的方向。这样的表达算不得是“嘴快”或者“玩笑”,若任由这种言语成为招聘场合的“潜规则”,会让求职氛围变得粗鄙,也会使应有的平等和尊重荡然无存。


  事实上,这并非孤立个案。此前,上海一家传媒公司的人事在得知求职者希望双休后,便嘲讽她“天天睡得跟猪一样”,甚至恶意攻击其学历背景:“你又不是985/211”,最后更是抛出“祝你一辈子都找不到工作”“嫁不出去”的人身攻击。显然,部分企业完全没有树立起求职与招聘平等的观念,缺乏对劳动者最基本的尊重,而是把招聘环节视为展示优越感和羞辱他人的舞台。


  在某种程度上,企业掌握岗位与资源,天然处于优势地位,而求职者则往往处于弱势,一旦遭遇不公,很多求职者只能选择沉默或忍让。佛山这位求职者也坦言,她并未报警,只是发帖提醒其他人避雷,因为“事发已逾两日,没有更多精力去处理”,“也担心线下对质风险”。对于这样的无奈,折射的是投诉渠道的不畅与维权成本代价过高的困境。换言之,更多体现了应聘者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以及招聘环节中长期存在的结构性失衡等问题。


  更值得注意的是,涉事企业早已“污点在身”。据记者调查,这家位于佛山南海区的服饰店,因为未依照规定期限公示年度报告,从2024年起已连续两年被列入经营异常。按理说,这样的企业应该被重点监管,甚至限制其继续发布招聘信息,但实际上,它依旧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招聘平台上,直到侮辱事件曝光才被平台匆忙冻结账号。


  这种“带病经营”而仍旧畅通无阻进入招聘平台的现象,表明现有的监管机制存在明显漏洞。相关部门和平台如果不能形成信息共享和联动治理,企业的不良记录就无法在招聘环节被及时拦截,最终受损的还是求职者的权益。


  从目前情况看,平台似乎把自己当作了“局外人”。面对违规企业,鱼泡App仅仅采取了账号冻结的处罚,并明确回应“无法永久封禁”。这样的态度,难免让人质疑平台对违法违规行为是否真有“零容忍”的决心。即使招聘平台在规则设计上通常采取分级处置,致使该企业可能还不符合“永久封禁”的处罚条件,但如果平台只是机械地套用规则,而没有结合事件的性质和社会反响作出更具针对性的处理,就难免让人感到流于形式,无法回应公众对公平与安全的期待。


  更何况,网络招聘已成为当下最重要的就业渠道之一,平台理应充分认识到,自己除了是信息撮合的中介,更应该是就业市场秩序的守门人。如果没有跨平台的黑名单共享机制,没有对经营异常企业的前置筛查,没有对违规招聘行为的重罚机制,那所谓的“账号冻结”就可能只是一纸空文,既无法对违规方形成震慑,也无法保护求职者的合法权益。


  求职过程中的平等与尊严,绝非少数企业的“施舍”,而是每一位劳动者与生俱来的底线。守住这条底线,不仅是为了让个体免于羞辱与歧视,更是为了让整个社会在尊重劳动、保障权益的基石上稳固前行,让人与岗位之间能够堂堂正正双向奔赴。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nograb/646942/52/15209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