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十二点之后不算上春晚”,要听人民群众怎么说
发布时间: 2025-08-19 来源: 红网 作者: 黄文迪

  在2025年8月16日播出的《喜剧之王单口季2》第六期中,喜剧演员刘旸提及自己上春晚的经历,嘉宾岳云鹏则表示“没见到”。随后,刘旸解释自己的节目在零点后,并称“我去的时候您都走啦”;岳云鹏补刀调侃道,“十二点之后不叫上春晚”。这段对话因其独特的喜剧感和对行业现实的反映引发网友热议。


  十二点之后算不算上春晚?当然算。但这个“算”的含金量并不由演员刘旸本人决定,也不由任何演艺界前辈决定,而是由作为观众的人民群众决定。春晚,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每年除夕之夜,为庆祝农历新年而开办的综合性文艺晚会。从对“十二点之后算不算上春晚”这一话题的热议本身,也能看出群众对春晚的高度关注。毋庸置疑,春晚堪称中国人民最关心的电视节目之一,看春晚也俨然成为了新时代的节日“习俗”。


  因此,在关于春晚的讨论中,最应被重视的就是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意见。央视新闻发布的2025年春晚节目单中,所有节目名称都以雅致的金色呈现在吉祥的红色背景上,没有标注“黄金时段”,也没有哪一个节目“不算上春晚”。事实上,即使人数有所流失,十二点后也依然有观看春晚的群众;无论是津津有味地欣赏,还是作为亲友欢聚的背景音。有观众想看,质量就必须保证;有观众想看,节目和演员就当然必须配得上春晚应有的质量。因此,即使在十二点之后表演,刘旸“上春晚”的“含金量”也必须得到认可。


  同时,受潜在“黄金时段”影响的节目设计,实际上也能反映出对群众喜好和习惯的关注。十二点后观看人数的客观流失,表明有不少观众习惯在跨年钟声敲响后不再观看春晚;根据生活传统,晚饭及其前后往往是团聚的重头戏,这也使它成为天然的“黄金时段”。让更多观众在习惯看电视的时间段内,看到更多具有更受欢迎的要素的节目,某种程度上也是考量中的应有之义。


  值得注意的是,广大网友这场关于刘旸在十二点之后表演喜剧“算不算上春晚”的讨论,也给出了对《喜剧之王单口季2》舞台上的这段“喜剧式”对话的意见。


  部分网友提出质疑——“这句话真的好笑吗”?同样是上春晚,十二点之后表演的刘旸就被调侃“不算上春晚”,实际上被精准揭示的是行业的潜规则。更容易抓住观众注意的节目取得默认的优先级,得到了更多关注和讨论;而同样历经辛苦、花费心血的演出,却因不在“黄金时段”内而被怀疑缺乏含金量。能登上春晚舞台,意味着刘旸已然克服了诸多困难,通过了无数考验,却似乎仍然遭到忽视甚至否定;这一现实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共鸣。在朴素却有力的公正观下,部分网友认为,刘旸的成就必须算数;而即便出于综艺效果,背后反映出的关于潜规则的残酷现实,也不允许这句调侃被当做喜剧。


  近年来,对春晚喜剧节目酷爱“包饺子”的经典调侃走红网络。但观众们并非真的抗拒“吃饺子”,问题也不在“饺子”这个表面形式上,而在于它的风味观众不够喜欢。文艺要坚持人民导向,一盘饺子好不好吃,必须要听人民怎么说。从这场“十二点之后究竟算不算春晚”的讨论,必须深入看到其反映出的群众意见。春晚的节目要更喜闻乐见,非“黄金时段”也不能落下用心;会玩梗、开得起玩笑的好演员要更多,对于演员努力的不合理漠视甚至否定要更少;对生活中奋斗着的无数人民应当尊重,而使人难以发笑的潜规则应当更少。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nograb/646942/52/15209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