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让科技成为文化的显影液
发布时间: 2025-09-22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王志高

  据媒体报道,2025年服贸会上展现的文旅科技新图景,清晰揭示出这一趋势:超高清让舞台艺术“千里同频”,VR院线把体验转化为可持续消费,数字光影让岩壁“开口说话”。这些并非技术的简单叠加,而是一场让文化真正“被看见、被感知”的深刻变革。


  传统文旅长期受困于“展品思维”:文物静置、演出固化,游客被动打卡。而科技首先打破了这层“保护膜”,让文化从静态走向动态。例如京东大溶洞,通过数字交互,岩壁不再沉默——挥手之间,亿万年地质变迁以动画复苏;文化IP的融入,使游览从两小时延至三小时。这不是技术加戏,而是以互动激活情感共鸣,让游客从“看客”变成“故事参与者”。科技如一盏灯,照亮文化中鲜活的细节。


  更进一步,智能化服务让文化“懂人心”。如“星火伴游”借助知识架构动态调整讲解——游客兴趣在青铜器,便讲铸造工艺;若关注礼制,则延伸至周文化。它打破“一套词走天下”的局限,实现从标准化输出到个性化对话的转变。机器人导览、数智人云逛博物馆等技术,实则是担任“文化翻译官”,将晦涩历史译成可感温度,拉近人与文化的距离。


  科技还在不断溶解文旅的边界。如“星光列车”将车票变为文化通行证,串联景区、酒店与在地文化;游戏通过互动广告牌“解锁”长城、故宫的文旅权益;球幕技术让夜空成为文化万花筒……这些实践使文旅脱离“一次性消费”,转向“文化即生活”的全链体验。科技如一根线,串起交通、游戏与创作的珍珠,让文化渗透日常,成为生活必需品。


  然而,一切技术的根本终要回归文化与人的连接。没有打动人心的内容,超高清只是“高清的空白”;缺乏有温度的故事,VR也只是“昂贵的玩具”。国家大剧院“第二现场”覆盖全国影院的真正意义,并非技术炫耀,而是让更多人无需远行即可感受顶级艺术;798VR院线降低复制成本,是为助推文化作品“破圈流动”,被更多人看见和热爱。


  科技的温度不藏在代码复杂度里,而在文化被理解的程度中;文旅的创新不依赖设备先进,而取决于连接人心的有效性。数字技术为文旅插上翅膀,但我们须谨记:文物中的智慧、舞台上的故事、山水间的情怀,才是文旅不可替代的内核。唯有视科技为“显影液”——清晰呈现文化本质,而非作为遮蔽真实的“滤镜”,文旅新消费才能真正搭建连接古今、沟通世界的桥梁,让每次相遇成为文化的共鸣,让每次体验抵达心灵深处。


  (编辑: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