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水牛奶”营销乱象,谁偷走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发布时间: 2025-09-23 来源: 红网 作者: 张敏婕

  近年来,水牛奶凭借“奶源稀缺”“营养丰富”等营销优势,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然而《新京报》调查显示,20款网红水牛奶产品中,竟无一款以百分百生水牛乳作为原料,全是生水牛乳和其他牛乳的混配奶源,且大多未标注水牛乳添加比例。更甚之,某些商家玩起“文字游戏”,如“皇氏水牛”“水牛配方”等只是商标,实际上普通生牛乳含量超过了生水牛乳,却以此营销高端奶源印象。消费者的信任,在“营销游戏”中再次陷入迷雾。


  “水牛奶商标事件”最刺痛消费者的,是花钱也买不回的明明白白的知情权。《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只要标签上强调“有价值、有特性”的配料,就必须同时标注添加量。水牛乳收购价是普通生牛乳的3—4倍,属于典型的高价值原料,企业却集体“沉默”。标签上看不到比例,检测又很难区分不同乳源,消费者根本无从判断花出去的高价到底买到了多少真水牛乳。知情权一旦沦为“商家愿意说多少就说多少”,消费者就只能靠运气购物。


  同时,消费者的选择权在“信息不对等中”被商家“隐形绑架”。消费者没有完整配料信息,只能凭借包装说明做决策,结果花好几倍价钱买到的却是“混合奶”。这种“我提供什么,你就只能挑什么”的隐形强迫,把本应由消费者主导的自由选择,变成了商家预设好的“单选题”。


  类似“水牛奶”的营销误导事件并不少见,例如千禾0添加酱油翻车,商家却辩解“千禾0”只是商标名称,而并非零添加剂;蜂蜜低调地加上“调制”二字,便能随意添加其他低成本糖类……为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相关部门亟需及时堵住漏洞,把“知情权”从纸面权利变成可验证、可追责的硬规则,通过透明化操作重建消费者信任。同时,应当对水牛奶、牦牛奶等小众产品制定更细化的规范,让标准更加明确。


  企业诚信,顾客才会相信。纵然监管再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商家总会有“钻空子”“打擦边球”的办法。只有自身理念进行转变,下定决心进行内部整改,才能真正促进消费市场发展,与消费者建立健康的互信关系。然而,市场整顿并非一朝一夕,消费者的自我保护也尤为重要。当知情权受到侵害时,我们要及时收集证据,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或提起法律诉讼,坚定、勇敢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水牛奶”营销乱象,本质上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严重忽视。要彻底解决问题,还需监管部门完善规范、严格执法,也需企业坚守初心、诚信经营,更离不开消费者主动依法维权。多方合力之下,才能驱散营销迷雾,让知情权真正落地生根,促使消费市场回归透明与公平。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3/66/15302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