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校长念三遍本人手机号,最好的“开学第一课”
发布时间: 2025-09-24 来源: 红网 作者: 叶鑫

  9月22日,武汉工商学院举行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成果汇报大会。校长孔建益像往年一样向全体新生公布手机号码,欢迎新生通过“校长直通车”平台或者他的手机号码,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


  “我来考考大家的记忆力,这是你进入大学以后第一个要记的事情,我把我的手机号讲三遍,你用默记把它记下来。”这句略带亲切的“考题”,不仅让新生们会心一笑,更传递出校长的人文关怀与治校理念。


  孔建益校长公布手机号并承诺每条必回,并非“亲民作秀”,而是将学生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孔建益校长4年前来武汉工商学院担任校长,在当年的新生开学典礼上,他就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码。4年来,他的手机号收到了3万多条短信,全部一一回复,学生的合理诉求也能够得到有效回应。这份数年如一日的坚守,更让公布手机号的举动超越了开学典礼上的仪式感,成为一种长期主义的教育承诺。


  在不少高校,学生遇到衣食住行、教育教学方面的问题和困惑时,往往面临反馈无门或石沉大海的困境,久而久之便会滋生无谓的疏离感。而孔建益校长的每条必回、有问必答,本质上是用个人行动力搭建起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学生能够主动建言、敢于发声,学校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双向奔赴的互动,才能促进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当然,拉近学生距离,回应学生需求,不只有公布手机号这一种方式方法。可以是孔建益校长手机短信里存着的学生诉求、“校长直通车” 高效响应的机制;也可以是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入驻小红书,在评论区回应学生 “食堂水果供应”“班车时间调整”的细碎需求;还可以是广西财经学院启用钉钉系统,学生有任何困难,可以随时联系到上至学校领导、下至辅导员和专任教师以求支持。这些治理实践形式各异,却有着共同的内核,也就是高校管理者放下了“行政架子”,主动走进学生的生活场景与话语体系,用“接地气” 的方式回应需求。当高校管理者不再局限于“办公室决策”,而是俯下身子贴近学生,教育才能真正从管理走向服务。


  我们不必苛求每一位高校管理者都效仿孔建益校长公布手机号的做法,毕竟不同学校的校情有所不同,治理模式也需因地制宜。但此举传递的核心价值——把学生放在心上,理应成为所有高校的共识。无论是建立更便捷的线上反馈平台,还是推动管理者定期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关键在于让“以生为本”从冰冷的口号变为有温度的行动。


  每一份诉求被倾听,每一份期待都被回应。念了三遍的手机号,看似是一串数字,实则饱含诚意,彰显教育的温度。当更多高校能用细节传递关怀、用行动兑现承诺,学生才能真切感受到这份用心与责任。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3/67/15304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