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兴·揭阳|月湄村
发布时间: 2025-10-09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走进月湄村,满眼碧绿,处处鸟语花香,村口郁郁葱葱的竹林,为该村增添了清幽静谧的气息。位于揭西县东园镇东部的月湄村,面积1.3平方千米,榕江南河在村东南方流过,是一个环境优美的古村。该村现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


  流传着美丽传说


  创村有近600年历史,相传村名为何野云所书


  月湄村始建于明朝,至今有近600年历史。村民先祖卓天锡原籍福建莆田,明成化七年(1471)任广东布政司右参政,居住于揭阳县地美都青溪乡(今为榕城区炮台镇青溪社区),不久移居霖田都月湄乡(即如今的月湄村)。


  月湄村的创建历史悠久,这里面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明初,陈友谅的军师何野云(号称“虱母仙”),兵败后隐居民间,后来云游来至潮汕。有一次他来到榕江南河北岸,见背后卅岭群山环抱,绿水环绕,山清水秀,平畴沃野,是建村置寨的好去处,因此在此处设寨隐居。历一年有余,村寨建成,何野云在寨门手书“月湄”二字作村名。


  寨门“十八宝”


  老寨成“百鸟朝凰”格局,寨门石柱能预测天气阴晴变化


  月湄村老寨共有18座民居建筑,呈三街六巷分布,其中两座为公厅,16座为民宅,四周配建有100间屋舍围护,形成“百鸟朝凰”格局。每间房屋均有小门互通,平时小门关闭,村民相安无事,若遇紧急情况,小门打开,100间房屋便成了御敌、传递物资或逃生的通道。这种模式在潮汕传统村寨建筑中较为独特。


  月湄村老寨有内外阳埕,只在南面开一门楼式寨门。相传古时寨门中藏有“十八宝”,即置设于寨门内的18块石头,其中立于内、外门框背面的4条石柱(内门两条石柱已散失),月湄人称之为“将军柱”,古时4条柱子主要用来加固寨门,有御敌防盗的功用。据说石柱还能预测天气阴晴变化,当地人将之视为“小气象台”:晴天,当石条摸上去是湿的时,就表明很快要下雨了;雨天,当石条表面恢复干燥时,就表明天快放晴了,十分神奇。


  另外,原置于门槛边的两块石头被称为“金狗仔”。据传“金狗仔”夜间会结伴到寨中巡逻,村里人将其视为神圣之物。遗憾的是两只“金狗仔”早已“走失”。如今寨门内除了还保留一对造型相同的“胜杯石”之外,其他“宝贝”已不见踪迹。


  在月湄古村落旁边,还有一座月湄古庙,这里是月湄人几百年来祭祀的地方。古庙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屋脊嵌瓷“双龙抢宝”,两边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左右墙边有龙虎井,天井左右墙上有精美的壁画和颇具匠心的砖雕、石雕、木雕,惟妙惟肖,意趣动人。古庙的墙上、石柱上的书法古朴苍劲,据说是月湄先民卓长仲所书。


  重视保护活化


  不断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作为一个有近600年历史的古村落,月湄村高度重视古村的保护、活化工作。近年来,该村积极开展传统村落修缮工作。同时,充分发挥村里老党员、老干部作用,组建志愿服务团队,多措并举推进古村落保护活化工作。


  月湄老寨前有一个半月形的池塘,该池塘依据村名“月湄”而建,是月湄村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据村里人介绍,这里曾是一个风景秀丽的风景池,但由于年久失修,一度池中污泥淤塞,池畔杂草丛生。


  近年来,月湄村借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对池塘进行清淤,在池塘四周垒砌石篱,并对池塘周边道路实施硬底化建设,完善周边绿化。如今,村民喜欢沿着池塘四周的绿道散步,观赏池中粼粼清波,呼吸清新空气。


  近年来,月湄村还不断加大人居环境整治投入力度,修建1.5公里的村前大道,扎实推进绿化美化亮化工作,如今,整洁的村道、统一的路灯、美丽的绿化带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幅度提升。


整理:黄卓奇

部分文字引自:《揭阳人文史话》之《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