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考证加持”,为职业发展积攒筹码
发布时间: 2025-10-09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记者 刘春玉 实习生 林 蔚

教师资格考试笔试揭阳一中考点。林 蔚 摄


  今年的广东省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在揭阳第一中学等考点如期开考。一大早,考场外,考生们或驻足查看考场信息,或相互交流备考心得,而这一幕只是当代大学生“考证热”浪潮中的一个缩影。从语言类证书到技能类证书,从专业资格证到跨界认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通过“考证”拓宽成长边界,为职业发展积攒筹码。


  多证傍身,铺就跨界成长路


  不少大学生认为多证傍身,跨界底气足,将来就业会有更多的机会。就读于广州华立学院新闻学专业的黎钰莹同学,便是“考证大军”中的典型代表。


  因高中阶段语言学习选择了日语,她便在大一开学趁热打铁考取了日本语能力测试(JLPT)N2的好成绩,提前为语言能力“加码”。该测试是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主办,面向母语为非日语的日语学习者的日语能力测试,是全球认可度最高的日语国际考试,其中N1的级别最高。进入大学后,面对大一期间需考取省级计算机一级证书(CCT)以替代必修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成绩的要求,她又顺利拿下该证书;大二期间,她再接再厉,进一步考取省级计算机二级证书(CCT)。为了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她又报名普通话水平测试,并成功拿下普通话证书;步入大三,她更是将目光投向教师资格证和演出经纪人员资格证,并成功考取两证。在不同领域的证书“矩阵”构建中,她持续拓展了自身的竞争力维度。


  证书为梯,提升学历与能力


  大学生们以证书为梯,步步向上攀登,不断提升学历与能力。曾就读于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吴胜婷同学,这几年都没有停下“考证”的脚步,证书成为她持续向上生长的“阶梯”。


  在大学期间,她考取了国际人才英语考试初级证书。该证书是用于评价、认定高校学生及社会人士在日常接待和熟悉的工作场合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能力,通过该考试她进一步夯实专业语言功底。后通过专升本考试成功进入东莞城市学院汉语言专业就读的她,并未停下“考证”的脚步,眼下正全力备考剑桥英语证书CEQ(Cambridge English Qualification)。该证书由剑桥大学英语考评部研发,专门针对母语为非英语人士的系列英语等级证书,被广泛应用于英语等级认证、出国留学和工作等的英语能力证明。在备考CEQ的过程中,她的语言能力在深度与广度上实现新的突破。从商务英语到汉语言,从职业院校到本科院校,证书成为她跨越专业与学历壁垒、持续向上生长的“阶梯”。


  双轨并进,谋求国际化发展


  本科就读于广东财经大学会计专业的杨谨榕,凭借对会计学的热爱与不懈努力,研究生成功考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会计专业继续深造。在学习生涯中,杨谨榕积极提升专业技能。她顺利考取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深入掌握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专业知识,为职业发展筑牢根基。同时,她还通过全国计算机考试二级(NCRE),熟练掌握办公软件与编程技能,实现会计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实现“双轨并进”,能力再升级。


  此外,她投身国际会计领域,参加国际会计ACCA(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考试,为成为国际注册会计师而努力,现已成功考取9科。ACCA证书被视为“国际财会界的通行证”,在全球170个国家和地区获得认可,持有该证书的求职者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外企财务部门等岗位竞争中更具优势,部分企业将ACCA作为财务岗位的招聘门槛。她在考试“拿证”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国际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的理解,拓宽了国际化视野。


  在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考证热”的背后,是大学生对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清醒认知与主动塑造。教师资格证、计算机等级证、语言类证书、职业资格证……这些证书,为专业学习提供实践佐证,为跨界发展打开可能性,为职业选择增加筹码,在大学生们多元化的成长路径中,扮演着“能力标签”与“机会敲门砖”的双重角色。它们不仅仅是一张张纸,更是大学生们证明能力、衔接职场的“通行证”。


  从揭阳教资考场的熙攘人群,到个人的成长轨迹,“考证热”折射出当代大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彰显着他们在时代浪潮中主动探索、多元发展的生存智慧。在证书的“加持”下,他们以更昂扬的姿态迎接职场挑战,以更开放的视野拥抱职业未来,在自我提升与社会需求的同频共振中,书写着属于新一代大学生的成长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