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 2025-10-21 来源: 作者: 黄楚刁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促进师生间的合作交流具有重要作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其运用方式可以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系统展开。


  一、课前:科学合理的分组方式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高中英语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进行课前分组,需对本班学生的英语基础、阅读能力、兴趣爱好和技能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再将学生划分成不同层次。小组合作的分组方式有多种,可根据不同的合作任务或不同阶段采取差异化分组,每组以 4至6人为宜,且需实现男女均衡搭配,确保每位学生都能从参与活动中获益。学生在合作学习期间可汲取同伴的优点、改正自身的不足,小组成员通过信息筛查、整合形成小组合作成果,借助互补优势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


  此外,教师还需要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具备管理能力与组织能力的学生轮流担任小组长,由组长组织全组成员有序开展合作学习与交流讨论。这一做法能让学生之间形成更良好的合作氛围,共同完成阅读教学任务。


  二、课中:设计合作任务,明确个人与小组的责任    (一)设计有意义的小组合作任务,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小组合作任务的设置是合作阅读学习的核心环节。教师需根据语篇材料特点、话题适配性,结合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和兴趣点设计对应的合作学习任务,并依据语篇话题的需求,选择在读前、读中或读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例如,课前通过自学活动让学生搜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课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活动,引导组员共同整合信息、分析材料、解决问题,课后指导学生反思本次合作学习情况。合作任务具备多样性、强话题性且有意义,能让学生的阅读状态从兴趣探索过渡到主动分析探究,最终在合作中自由交流、合力分析并解决问题。


  (二)“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一旦形成学生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便能促使学生认识到个人成功与小组其他成员的成功密不可分。每个小组成员不仅要积极对待并认真完成个人任务,还需尽心尽力、团结合作完成共同任务。无论合作任务难度如何,每个成员都需明确自身责任,以及小组应产出或完成的任务。只有全班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任务,小组成员各自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成员的观点进行对比、取舍,最终形成小组的统一观点与合作成果,小组合作学习才能顺利推进,小组活动才有实际意义,其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三、课后:建立积极的评价机制,引导学生总结合作学习经验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中不可忽略的环节。通过科学的评价方式与系统的经验总结,能提升学生的合作技能与合作精神,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合作学习任务。


  同时,教师在评价中需注意以下几点:1.鼓励性评价:在小组合作中,对于完成教师布置的阅读学习任务的学生,教师应及时给予评价与表扬,并分析合作学习中的具体情况——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存在哪些困难。这样,学生在后续的小组合作中才能完善不足、弥补短板,进而提升阅读技能与技巧。


  2.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小组合作中,教师需对每个合作小组及组员的优点与缺点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唯有如此才能激发每位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3.多维度、多层次评价:可组织组内学生自评、互评,组间自评、互评等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活动。教师需多挖掘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引导学生发现自身优点,增强其合作学习的自信心与学习英语的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探究英语知识的兴趣。学生共同完成一篇英语文章的阅读,不仅能快速解决单词陌生、语法不熟悉、短语不理解等问题,还能够使他们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